合格,再将皇商特意抬高价钱的事情捅出去,让相关人受到惩罚,方能警示后人。”
民不与官斗,那些商人纵使有心卖材料,有人与他们特别打过招呼,他们也不敢低价将材料卖出去。
只能说朝廷的官员是越来越会钻营了。
从前是从国库里提了钱,将自己的一部分扣出来,余下的钱交到下面去。
通过层层克扣,真正用在项目上的钱能剩个三西成己是最好的结果。
有了胤?的一顿搅和,京外的影响没这么大,京里办事就得多注意一些,最起码得消停一段时间。
但肉到了嘴边不咬上几口肯定不行,于是京官们想了个新招,将钱给到最后一关,再派专人从材料商手里拿钱。
如此一来,既减少知道他们贪的风险,又能拿到银子。
胤?将事情捅出来,故意抬高价的材料商会受到责罚,只是他们并不无辜。
在他们答应提高材料价格坑国库的银子时,他们就该想到暴露的结局。
要是不将皇商收拾了,待他们知道真正卖料的人,定会想办法给人找茬。
他们总不能将自己的差事办好了,就不管卖料人的死活。
胤?愤愤不平道:“这些官员太狡猾了,费尽心机的坑我们的钱,我绝饶不了他们。”
苏策丽:“你去找外地人买料期间,要记得往前面几个高价皇商那里多跑跑,以此来迷惑他们,让他们不会怀疑你己经找了别家。”
那些人也太贪了,若是贪一点,将最后的钱按在三百万两里面,不用去找康熙多加钱,事情也好办一些。
光知道改变贪污的方法,丝毫没想过收敛贪婪的欲望,完全是将胤?当成冤大头宰。
真以为他们将皇商搞定了,大家统一口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
可世间能卖料的人多着,没有皇商,有其他商人。
看到最后,真正倒霉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