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才卖五文钱,连纸本都收不回……”
“你懂个屁!”王大郎没好气地踹开窗板,指着外面说道,“瞧见没?”
只见汴河码头的脚夫正偷偷瞄着《赛马玄机》栏,卖炊饼的刘瘸子小心翼翼地把《招工启事》剪下,塞进自己的褡裢,更有一个辽商捧着《西夏秘闻》,眼睛瞪得老大,不停地咽着口水。
这一幕幕场景,让王大郎坚信这份报纸有着无限的潜力。
辰时初刻,三百报童如蝗群般涌出巷口。
领头的小七子扯着嗓子大声吆喝:“新刊《汴梁风月》!五文钱看白娘子斗秃驴,二十文包月送端阳艾草香囊!”清脆的叫卖声,瞬间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曹婆婆肉饼铺前,围满了听众。
说书人张铁嘴攥着报纸,捶胸顿足,一脸懊恼地说道:“昨儿刚讲到法海要收妖,今儿全汴京都知道结局了!”
不过,他眼珠忽地一转,马上又抖擞精神,对着众人说道:“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说着,他得意地抖开报纸副页,“且看下回‘许仙昆仑盗仙草’!”
众人听闻,纷纷伸长脖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情节。
赌坊里,赵掌柜正眯着眼,仔细比对《赛马经》与《风云榜》,嘴里嘟囔着:“青州马赔率涨到一赔三?快改水牌!”
而在潘楼街,辽国使臣把《西夏王夜宴图》专栏裁下,偷偷混在给耶律大石的密信里。
可他刚出城门,皇城司的暗探便已抄录整版新闻,飞马呈报给童贯。
《汴梁风月录》的影响力,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各方势力间扩散。
五月十五,陈太初在大名府收到首月简报。
看着账面上亏损二百贯的数字,他却并未担忧,反而笑着抖开最新副刊。
附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信息:七家酒楼仿效开设“读报雅间”,代售报纸每份还能抽成两文;
太学生手抄《风月录》贩卖至应天府,市价竟翻了十倍;
雄州榷场甚至出现了辽文盗版,插图里法海竟变成了萧太后,令人啼笑皆非。
“童贯老匹夫参我‘妄传朝事’。”陈太初冷哼一声,“却不知这《西夏铁鹞子驯养秘法》专候他来看……”
六月盛夏,金明池畔,骄阳似火。
卖冰饮的张小乙摊前堆着过期的《风月录》,只卖一文钱,任人选取。
赴考的书生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啖着冰雪元子,一边热烈地争论着:“你说许仙到底是不是吕洞宾转世?”
此时,池中画舫里忽然传来一阵喧哗。花魁李师师轻盈地掀帘而出,纤指捏着最新副刊,娇声说道:“哪位相公续写了《青蛇外传》?这‘白素贞水漫大名府’的段子,倒比奴家唱的曲儿新鲜!”满船的举子们听闻,慌忙摸钱买报。
船夫见状,趁机涨价:“带墨香的二十文,池水打湿的十五文!
汴梁城的报纸满天飞,童贯知道是陈太初办的,但是这个家伙越来越不受自己管束,生气参了他一本。
徽宗也对报纸有耳闻,便叫梁师成带了一份,看了一下,对于话本之类倒没什么意见,但是对国外风情这些内容,需要陈太初一个解释。
所以,陈太初给童贯写了一封信,叙述办报纸的初衷。
给徽宗上了一个密折,阐述自己报纸的作用以及好处。
政和七年六月丙寅 大名府副都监陈太初谨呈
枢相钧鉴:
熏风南来,恭惟枢相戎务劬劳,威震华夷。
卑职陈太初诚惶顿首,谨禀报业琐务。
近日汴梁所刊《风月录》,实为教化黎庶之小道。
昔太史公采风于野,今下官效颦于市井,不过集俚俗笑谈、赛马蹴鞠之戏,聊解贩夫走卒之乏。
其间北疆异闻,皆取辽夏旧典,与今时政局无涉。
如《西夏驯鹰术》篇,实载元昊天圣年间旧事;《契丹婚俗考》,乃录自《松漠纪闻》残卷。
闻枢相忧心舆情,卑职已命撤去\"青州马胜\"等栏,增辟《忠义谱》专刊,颂童帅西征之功。
另榷场新到高丽参酒二十车,拟以枢密院名号发卖,所得尽充西军粮饷。
边塞苦寒,伏乞枢相善保贵体。随信奉上辽东貂绒护膝一双,内衬夹层嵌火浣布,可御阴湿之气。
卑职陈太初再拜谨上
总结一句话,这些内容在童相面前都是笑话不必当真,另外孝敬您的不会少。
另外给徽宗皇帝的上的密折:
政和七年六月丁卯 大名府副都监臣陈太初昧死谨奏
臣闻古之圣王,采诗以观民风;今之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