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帝一定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幻\想-姬¨ ¢最/薪`章+截¢庚~辛-快^
反而是七皇子赵承安,生母出身低微,母族几乎全都是老弱妇孺,连扶持都没的扶持。
至于他的养母李皇后,虽说母子二人如今相处得很是和睦,但毕竟不是亲生的,也并非从小养到大。
赵承安被李皇后领回自己宫中时已经十四岁了,他又早慧,肯定知道李皇后认养他的真实目的。
所以,赵承安长大后必定不会对李氏有多亲厚,说不定还会防着李氏想方设法操纵自己。
大概,父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对七弟越来越看重。赵承平沉重地心想。
不行,不能继续放任事情发展下去。
很显然,赵承安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想必宫外与他对接的那个人就是帮他铺路的人。
若是继续让赵承安与宫外保持联络,再策划出一件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在父皇跟前只会越来越失宠,最终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得想个办法,赶紧把那个人给揪出来除掉才行。
赵承平摩挲着下巴琢磨了一会,突然生出一计。¨衫.八+墈.书?王\ +埂·鑫/嶵-哙·
“福顺。”
福顺连忙走到赵承平跟前,“殿下有何事吩咐奴才?”
赵承平对福顺比了个“过来”的手势,然后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什么。
福顺连连点头,“殿下果然英明,奴才这就差人去办。”
很快又到了水渠传信的日子,贺听澜换上夜行衣,偷偷溜出了家门。
为了避免被人发觉异样,水渠传信的日子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规律。
既不是每几日传一次,也不是每月的几号传一次,而是以“清河之志”四个字的笔画数量来算。
这四个字的笔画分别是十一、八、三、七,所以从第一次传信开始算,第二次要相隔十一天,第三次是第二次之后八天,第四次是第三次之后三天,以此类推。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传信的规律,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冬至、新年等等,则会整体推后一天。
除此之外,传信人还会随机夹杂一些“废信”在其中,制造出传信日期彻底混乱的假象。
若是哪天福春被抓了,就会故意按照原定的传信日期后推三日,以此告诉宫外的人,宫内有变。?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
贺听澜之前几次去拿信的时候就发现有人在暗中观察自己。
不过他并没有揭发,而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现的样子拿信,然后一个飞身将人彻底甩开。
毕竟,就算是揭发了,对方还会派出来更多暗中监视的人。
不如让这个人多干一段时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演一出戏来误导他。
这一天的晚上,贺听澜熟门熟路地来到水渠附近,果然用余光瞟见了那个监视自己的人。
这人业务不太熟练啊。贺听澜“啧”了一声,有点嫌弃。
都来这么多次了,也不知道换个地方藏着。
实在是太明显。
然而当贺听澜一脚踏到水渠边上时,却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
等等,这地上……
贺听澜低头一看,地上竟然被人撒了白色的粉末。
这种东西他知道,是专门用来追踪脚印的。
江湖上的黑话管这东西叫“踏雪痕”,只要沾上了,走到哪都会留下白色的脚印,蹭不掉也洗不掉,除非把鞋给脱了,否则别无他法。
哦豁,这下可怎么办?
贺听澜定在原地,脑子飞速转着。
有了!
贺听澜在面罩下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察觉的样子,靠在水渠边上,等着从水中捞竹筒。
成功捞出来之后,贺听澜转身大摇大摆地飞檐走壁溜之大吉。
成功!一直藏在旁边灌木丛里的人不禁在心中发出一声欢呼。
此人已经踩到了踏雪痕迹,不怕找不到他的去向。
此事无需着急,只要天亮后沿着脚印一路跟过去,就能知道此人最后去了哪里。
然而天亮后,事情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只见“蒙面人”的脚印从水渠边上出发,然后一路往城门口跑去,可是却并没有出城,反而绕着金陵城跑了一大圈,中途还到其他城门溜了一圈,还去镇京司门口跑了一圈,去四大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