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雇佣机工生产商品,在市场上销售获取利润,而机工又如何在这种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微薄的报酬。
她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资本逻辑层层剥开,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资本是怎样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对于商业贸易,朱昭熙研究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商人们如何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和价格差进行交易,积累财富。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力量使得一些地区逐渐成为商品的供应地,而另一些地区则成为消费市场,这种经济上的不平衡发展,最终会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土地制度也是朱昭熙重点研究的对象。在明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成为地主的佃户或无产阶级。而在现在的这些国家,随着资本的发展,土地同样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目标。一些富商通过购买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或者将土地用于商业开发,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朱昭熙分析了这种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对农民和社会的影响,指出土地的集中会导致农民失去生活的保障,社会矛盾也会因此激化。在整理资料和撰写书籍的过程中,朱昭熙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有些资料不够准确,有些数据相互矛盾,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核实、甄别。而且,如何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准确表达那些先进的思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断地查阅资料,与随行的学者们讨论,反复修改自己的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