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灶王爷像后,每日祭拜时默念:"当年您教咱识字,如今咱等您回来。"
南方官员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零星的反抗,而是一场扎根基层的无声革命。当东厂缇骑试图逮捕传播"谣言"的百姓,可是他们发现整个北方都在抵抗,只要有动作,他们在北方都买不到一粒米,一根菜。
这些曾被认为"愚钝"的子民,正用朱昭熙赋予的识字能力和组织意识,编织着一张让南方政令寸步难行的大网。
顺天府的城墙上,不知何人用灶灰画了幅地图,箭头指向漠南,旁边写着"九月三,虞王还"。
当官府派人清洗时,百姓们突然涌上街头,用洪熙年间学的算术在城墙上,用木炭计算炭价、粮价,更是有书生站在高台上疾呼:"还我扫盲堂降炭价放女子出门"......
掌书记室的探子们将这些景象记录在桦树皮上,通过伪装成猎户的交通员送往漠南,从夏天开始朱昭熙就一直收到掌书记室送来的情报。
本来朱昭熙是准备等到冬天,从熙洲那边运来一批起兵的物资,再出兵拿下北方的,现有的物资要用来安顿整个蒙古。
可是以现在的情况,朱昭熙看到了北方的民心,他们在知道自己要打回来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默默的配合着自己的行动,整个北方竟然被这些可爱的百姓组织成了一个大明的信息孤岛。
朱昭熙甚至感觉,只要自己一个人走到北方的城门口喊上一声,这些可爱的百姓就会主动的打开城门,把那些贪官污吏抓到自己面前,把城池交给她。
默默收起感动,朱昭熙加快了物资筹备,就算北方的所有城池都愿意归顺,可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从南京派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