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节后的一天,一则惊人的消息从紫禁城传了出来。·天¨禧_暁\税`网¢ ¨勉·肺`跃?犊-官方宣称,太子妃胡善详联合藩王和太孙朱祁钧,妄图扶持儿子朱祁钧上位,发动了兵变。
皇上和太子拼命反抗,最终虽然成功扑灭了这场造反,但皇帝也不幸因这次事故驾崩。
然而,与官方消息截然不同的小道消息也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小道消息称,是太子朱瞻基发动兵变弑君,所有藩王都惨遭杀害,太子妃胡善详和太孙朱祁钧因为反抗而被朱瞻基毒手相向。
一直以来,朱瞻基以为的那些胆小懦弱、顺从的江南士大夫,实际上从来都没有真正顺从过,他们从心底里就没看起过这个由泥腿子建立的大明王朝。
在他们眼中,干大事固然要惜身,但当面前摆着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朱高炽最后的口谕也被他们传了出来,他们心里清楚,如果能暗中扶持一个势力,使其最终成为天下之主,那么他们每个人都将成为从龙之臣,到那时,他们哪里还会理会老朱家的统治呢。
不管官方和民间的消息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朱高炽的驾崩无疑给整个天下造成了无比巨大的震动。?j!i.n-g?w+u\x¢s-.^c′o′m/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一时间,天下缟素,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朱高炽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好、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离去让百姓们感觉自己就像被丢弃的孤儿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彷徨和无措。
昨天还在喜气洋洋的为皇帝贺寿,今天就接到皇帝驾崩的消息,他们这些人根本就接受不了这样的噩耗。
特别是北方各省,他们的改革完全是在朱高炽的支持下,由北方三王朱昭熙、朱瞻墡、朱瞻埈推动的。如今朱高炽驾崩了,邓王朱瞻墡和郕王朱瞻埈也死在了这次动乱当中。
经过扫盲,北方的百姓心里明白得很,如果邓王和郕王想要造反,以他们在北方的威望,早就反了,大明北方哪里会有不支持他们的人呢?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民间传出来的谣言,认为是朱瞻基害死了邓王和郕王,害死了皇帝。
可是,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在这样的局势面前,除了服从命运的安排,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希望,现在上位的皇帝能够像先帝朱高炽那样英明神武,不会瞎折腾,能让他们继续过上安稳的日子。·y_u+e\d!u`y.e..+c?o.m/
然而,他们的这份希望注定是要落空了。朱瞻基走完所有登基的程序之后,终于坐上了龙椅。除了按照规定发布的登基诏书之外,他颁布的第一道诏书就让文武百官感到荒唐至极。
朱瞻基封孙氏为皇后,立朱祁镇为太子。而这个孙氏,正是多年不见的太孙嫔。朝中很多官员都亲身经历过当年太孙妃和太孙嫔之争,也体会过朱瞻基在这件事情上的“恋爱脑”。
他们原以为朱棣已经杀了这个被他们视为“妖妃”的孙氏,可没想到朱瞻基竟然给他们来了这么一个“大惊喜”。
还有那个被立为太子的朱祁镇,只是一个六岁且从来没有经历过正统皇家教育的孩子。官员们不禁疑惑,朱瞻基到底是没有脑子,还是只长了风花雪月的脑子。
他们认为,就算朱瞻基因为讨厌胡善详,那也应该考虑到孙氏的过往,立吴氏的孩子朱祁钰为太子。至少朱祁钰是在皇宫长大的,即便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皇帝教育,也接受了藩王教育,不至于轻易被下面的人蒙蔽。
可现在朱瞻基的这一举措,完全是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为他们忽悠下一任皇帝打开了口子。
看着登基典礼上朱瞻基的状态,官员们心里明白,朱瞻基恐怕是个短命的皇帝。到时候主少国疑,局势必然不稳,把这样一个国家交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没有接受过正统皇室教育的孩子,他们也暗暗想着,到那时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忙完登基的相关事宜后,接下来就是给朱高炽拟定谥号和庙号。朝中的官员们跃跃欲试,都想让皇帝采用自己拟定的谥号和庙号,从而在朱瞻基面前露露脸,为自己今后的仕途增添筹码。
然而,就在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从皇宫里传来一张纸条,瞬间把所有的讨论都压了下来。
纸条上确定先帝庙号为“仁”,谥号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与此同时,宫里的朱瞻基还亲自给自己拟定了下一年开始的年号——“宣德”。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