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高炽的处罚,郑王朱瞻埈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欣完??鰰占 芜错内容相反,能够领兵围剿倭寇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这可是他光明正大的发泄自己心中的暴戾的机会,如果是之前就算是对自己的下人差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训斥,而现在,他至少要亲自动手来上几个。
更何况关于倭寇的信息,他处于单方面透明的优势地位,他心里清楚,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就连太子朱瞻基也被蒙在鼓里。此时的太子朱瞻基还带着府军前卫在南直隶和山东一带四处打转,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想想朱瞻埈就感觉很开心,虽然这件事有点作弊的嫌疑,但终于有机会能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的兄长了。怀着这样的想法,朱瞻埈对此次围剿倭寇的行动极为积极。
按照朱高炽的暗中安排,朱瞻埈的军队先是绕了一个大圈子。首先解决登州卫的那两百名倭寇。由于他对倭寇的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在攻打登州卫倭寇时,进展颇为顺利。
解决了这两百名倭寇后,朱瞻埈迅速指挥军队急行军,去截住那些沿着泗水南下、正往鲁桥镇行进的倭寇。
在倭寇行进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并非来自明军的拦截。\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因为此前朱高炽已经抽空了兖州府的防卫力量,所以倭寇在行进时,最头疼的是财物的运输问题以及沿路的土匪骚扰。
而且朱昭熙早就给他们布置好了死亡陷阱,她传话给倭寇的首领平田次郎。他们现在只需要负责将财物安全运输就可以了。至于兵器,为了避免有人见财起意,需要暂时收走。
平田次郎此时早已被内厂训得服服帖帖,根本不敢有任何异议。自己和手下人的性命都掌握在这些大明权贵的手中,只能乖乖听从安排。
由于倭寇的队伍庞大,再加上朱高炽暗中安排的白莲教在沿途协助,所以倭寇们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危险。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预定路线行进,尽可能地避开明军的耳目。
当朱瞻埈率领军队到达时,那些倭寇已经疲惫不堪。而朱瞻埈的卫所兵则士气高昂,他们在朱瞻埈的指挥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解决了这些倭寇。
战斗结束后,朱瞻埈开始统计缴获的财物。这一统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光是白银就有一千多万两,黄金也有两百多万两,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古董字画、金银玉器等贵重物品。′n.y\d·x~s¢w?.~c-o/m~这些还只是表面上能找到的浮财,可想而知孔府的财富是多么惊人。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倭寇被消灭后不久,朱高炽就秘密派出东厂的人进入曲阜,去寻找孔府藏起来的钱财。
他可是非常清楚这些世家大族的安排,孔府经营多年,肯定还有大量的财富隐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这些隐藏的钱财,估计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并且这些钱财都将归入朱高炽的内帑。远在北方的朱昭熙、朱瞻墡和朱瞻埈这三个王爷,对此事根本一无所知。
解决了这些倭寇后,大明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把面子找了回来。然而,由于朱瞻埈在围剿倭寇时没有留活口,这一行为引起了朝廷大臣们的怀疑。
大家纷纷猜测,郑王是不是与这些倭寇有某种联系,否则为什么要如此坚决地不留活口,不给朝廷留下审问的机会呢?
不过,这些想法也仅仅是在大臣们的心里暗自揣测,谁也不敢轻易说出口。更何况,这次从孔府获得的财物,有九成是要进入国库的,这一下子让原本紧张的国库宽裕多了。所以,大臣们即便心存疑虑,也没有过多地追究此事。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朝廷对这件事终于来了一个盖棺定论。这次的一千名倭寇其实是日本幕府派出的死士。幕府之前刺杀朱昭熙没有成功,反而引来了越王和扬王的攻打,甚至他们的天皇家族都死无全尸。
于是,足利幕府暗中派遣这些死士,骗越王和扬王说是送给东虞女王的卫队。而事实上,是因为大明消灭了东虞国的精神象征,足利幕府则想要消灭大明的文化象征——孔府。
对于这样的解释,大家表面上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既解释了倭寇的来历,又给这件事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缘由。
接下来,就到了封赏的环节。然而,这次行动对于大明来说,面子上的损失实在是有点大。特别是在读书人的心中,北孔的覆灭简直是对儒学的致命伤害。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孔府一直被视为儒学的象征,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如今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