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痛哉!恨哉!”
“相比之下,那被俘的徽钦二帝,简首猪狗不如!丢尽了祖宗的脸!”
“枉为赵氏子孙!简首是奇耻大辱!”
“蒙古铁骑确实太猛了,宋朝在军事上,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啊。从澶渊之盟开始,就一首憋着一股劲儿没处使。”
“十万人蹈海殉国……我真的难以想象那是何等悲壮的场面,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得是多大的绝望和多大的勇气啊!”
“其实……我在想,如果当时不那么刚烈,选择投降,是不是能少死很多人?(再次小声逼逼,求轻喷)”
“投降了然后呢?当亡国奴?任人宰割?看看后来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些气节,是刻在骨子里的,不能丢!有些血性,是民族延续的根本,不能灭!”
“传国玉玺都沉入海底了,唉,一个辉煌的时代,就这样彻底落下了帷幕。大宋,终究是亡了。”
“后世崖山有三忠祠,供奉的正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忠烈。”
“亦有少帝陵,至今香火不绝。”
“这,或许就是对这份忠烈与悲壮,最好的纪念与慰藉吧!”
“文丞相若是泉下有知,定会为这些同胞的壮举,稍感一丝慰藉吧。”
“他们,没有辜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期望!”
“华夏不会亡!中华魂不灭!”
“只要这种气节还在,这种精神还在,就一定会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日!”
“期待新的汉人王朝崛起,驱逐鞑虏,光复中华!重铸我汉唐雄风!”
赵匡胤怔怔地看着那些闪烁的弹幕。
心中百般滋味翻涌不休,难以言说。
他为大宋的最终灭亡痛不欲生,肝肠寸断。
但同时,也为这些在王朝末路依旧选择以身殉国的忠魂,感到了一丝难以抑制的骄傲。
或许吧。
至少。
他赵匡胤一手开创的大宋,并非全是那些只会屈膝投降的软骨头。
至少。
还有人用生命,用鲜血,用最壮烈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处时空。
大明皇宫。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朱元璋背负着双手,如同一尊亘古不动的雕塑,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天幕之前。
他脸上的神情沉凝如水,宛如万年不化的寒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严。
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之中,闪烁着极为复杂的光芒。
有对同为汉家王朝覆灭的兔死狐悲。
有对那十万忠魂蹈海殉国的由衷敬佩。
更有对异族铁蹄肆意践踏中原的滔天怒火!
以及。
一丝深埋在他心底最深处,几乎从不为人所知的追忆与痛楚。
崖山。
这两个字。
从这位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手开创大明煌煌江山的铁血帝王口中吐出。
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沙哑与沉重。
天幕之中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尸山血海,浮尸十万。
纵然是他这般见惯了生死,踏过了无数尸骨的人,亦能感同身受那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
他朱元璋,便是从那种暗无天日的时代,一刀一枪,亲手杀出了一条血路,光复了汉家衣冠!
他身后。
太子朱标屏住了呼吸,双手恭敬地垂在身侧,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这位一向以温文儒雅著称的储君,此刻俊朗的眉宇间也写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深沉的思索。
父皇身上那几乎凝成实质的悲怒与凛冽杀气,让他感觉心头沉甸甸的,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父皇……”
朱标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小心翼翼。
朱元璋缓缓地转过身。
那双曾经洞察无数人心、威慑无数宵小的锐利眼眸,此刻异常幽深,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往事与风雷。
他注视着自己的长子,大明未来的继承人。
“标儿。”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
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从胸膛最深处,艰难地挤压出来。
带着历史的厚重尘埃与岁月的无尽沧桑。
“你可知,咱的外祖父,陈公……”
朱元璋微微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望向了遥远的过去。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罕见的迷茫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