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完,微醺地笑了。
这句话我在心里回响了很久。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仁化不过是过境点,是“去往别处”的入口。但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每一天、每一顿饭、每一场雨,都是完整的生活。
我在院中小桌上写下:
“我从远方来,只是想看看你把这里活成了什么样子,
原来,是一首未署名的诗,在山口一隅,悄然成章”
五、地图与归程之间:背向岭南,眼望中南
韶关,是我这段岭南旅程的最后一站。这里没有广州的城市格局,也不似深圳的天光海气,却有一种来自山体内部的沉稳与缓慢,像一封迟到的信,在转角悄悄递来。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北岭一线重重落下一圈,旁边写下:
“第117章,韶关已记。
岭南之骨,在此收尾;岭南之气,在此止息。
若问南中国最深的一笔,答曰:山中钟声”
下一站,是郴州。
那是一座比想象中更为复杂的城市,既是湖南南部的门户,也是粤湘通衢的中转,又因矿产、水库、山岭与流民融合出一种混合性极强的文化肌理。
我背起行囊,离开韶关的暮色之城,心中轻念:
“往北一步,便入中南,
郴州,我来了”
喜欢地球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