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大多数人只念到小学,怎能理解转炉的构造?
但这么多人站在这里,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毕竟,历经多日,
轧钢厂转炉改造终于完成。
大领导、杨厂长、李副厂长以及总计划员何雨顺,站在新厂房前,静候今日开炉仪式的开始。
大领导望着眼前崭新的厂房,嘴角扬起满意的笑容。
这个项目是他从头到尾亲自跟进的成果,如今竣工,让他内心倍感欣慰。
身旁的杨厂长同样喜形于色。
作为一心为工厂着想的人,他与只顾自身利益的李副厂长截然不同。
只要工厂能进步,他便由衷高兴。
至于李副厂长,尽管内心早已如死水般平静,但面对大领导时,仍得强颜欢笑。
毕竟,他名义上仍是副厂长,即便即将退休,也得维持体面。
此时,新厂房内,新转炉正运作着炼钢。
虽说这是开炉仪式,但从头开始放铁矿石显然不现实。
炼一炉钢耗时颇久,总不能让大领导一直站着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仪式开始时,转炉里的钢水已经接近完成。
时间到了。
杨厂长朝大领导示意。
大领导接过杨厂长递来的麦克风,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见证红星轧钢厂的成长!”
“何雨顺同志凭借专业知识,将老旧转炉改良成更高效、安全的设备。”
“现在!”
“开炉!”
大领导话音刚落,底下响起热烈掌声。
工人们虽不知新型转炉具体优势,但明白从今往后,何雨顺的地位定会迅速提升。
那时的知识分子尚受尊重,尤其是像何雨顺这样务实的技术人才,更是不可或缺。
随着大领导话语结束,早就守在转炉旁的工人收到信号,准备开炉。
“三!”
“二!”
“一!”
工人们齐声高呼。
随即传来轰鸣声,转炉缓缓开启。
炼钢车间内,火红的钢水从转炉倾泻而下,光芒耀眼。
尽管刺目,却没人遮眼,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次改造成功了!
办公室里,大领导笑意盈盈地看着何雨顺,越看越满意。
“小何,你提出的顶吹转炉技术经专家评估,比传统侧吹方式效率大幅提升 你的事迹已上报,上级可能要对你进行表彰。”
何雨顺激动不已,谁能想到亲手设计的蓝图如今变成了现实?“领导,这是分内之事,没想过什么奖励。”
“不管你怎么想,你的贡献配得上嘉奖。”见何雨顺推辞,大领导坚持道。
谈话间提到了晚上安排,“今晚你到我家吃饭,顺便把改革总结跟我汇报一下。”
这提议背后另有深意。
若只为汇报,此时即可完成,但大领导特意邀请何雨顺到家,是为了介绍女儿林小沐。
他对何雨顺印象不错,认为他是理想女婿人选。
何雨顺对此毫无察觉,爽快答应下来。
大领导离开后,新型转炉正式投入运行。
几日后,工厂重归平静。
工人们陆续回到岗位,忙碌起来。
此时,宣传科注意到一个异常——放映员吴顾晓竟不见了踪影。
若只是短暂缺席,或许无人在意。
但自昨日起,再无她的消息。
这实在罕见。
于海棠率先提出疑问。
她与吴顾晓较为熟络,遂前往人事科询问郑主任。
然而,郑主任对此也颇感意外,坦言并不知情。
此事迅速传开,成为小范围热议话题。
众人不明所以,只知道她声称赴北都投亲,却无人知晓具体关系。
直到后来,一名自称其亲戚者到访工厂,称她因无法适应北都生活,悄然离去,并留有字条解释缘由。
显然,这是吴顾晓提前安排的应对之策,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得知详情后,郑主任未再追究。
毕竟在那个年代,工作被视为终身保障,类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