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五,寒风吹拂着萧瑟的田野,却吹不散青山村李氏祠堂的热闹。^k¨a·n?s¢h.u·h_e,z_i_.+c·o*m·
一辆黑色的轿车,在新建的李氏祠堂前缓缓停下。
这祠堂占地一亩,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气派十足。
车门打开,李阳率先下车,一身得体的深色呢子大衣,衬得他愈发沉稳。
紧接着,李福山在孙子李明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老爷子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簇新的深色棉袄,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精神矍铄。
他目光扫过焕然一新的祠堂,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李建国跟在后面,腰杆挺得笔首。
祠堂门口,族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不时朝轿车这边张望。
不少人主动上前打招呼,嘘寒问暖,言语间满是敬佩和亲近。
“阳子回来啦!又建了新厂子,生意越来越好啊!”
“福山叔,您这气色真好,感觉年轻了不少啊。”
“建国,你们回来啦,中午要多喝点啊。”
一家人满脸容的回应着。
祠堂坪坝上己经摆开架势,准备着今日的宴席,几个妇人正忙碌地穿梭。
还有一些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族人,比如李福海一家人。
他们看着这崭新气派的祠堂,又看看如今出息得让人眼热的李阳,心中感慨万千。
因为李阳,整个家族都跟着扬眉吐气。-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吉时一到,鞭炮齐鸣,祭祖仪式正式开始。
祠堂内,香火袅袅,红烛高燃。
正堂之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族长李福远站在最前方,他今日也穿得格外郑重,声音洪亮地念诵着祭文。
祭文洋洋洒洒,回顾了李氏家族的源流,更着重禀报了家族如今的兴旺。
当念到“……幸有族人李阳,勇于任事,光耀门楣,造福桑梓,重修祠堂,铺路搭桥……”时,李福远特意顿了顿,祠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李阳身上。
李阳神色平静,随着父亲李建国、爷爷李福山一同上前,接过燃香,对着祖宗牌位深深三鞠躬,恭敬地将香插入香炉。
仪式冗长却庄重,每一个李氏族人都神情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自豪的氛围。
祭祖完毕,李福远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族里公账的收支情况。
“修建祠堂,花费了多少,账目都在这里,每一笔都有记录,大家随时可以查阅。”
李福远指着旁边一本厚厚的账簿。
“村里的路,从前坑坑洼洼,现在平坦宽阔了,老人孩子出门都方便。”
“还有族里对贫困家庭的资助,对孤寡老人的帮扶,对学习认真的孩子的奖励。账本上都有!”
“今天这一切怎么来的,大家心里得有杆秤。”
李福远说完,目光转向李阳,示意他讲话。?狐_恋~闻!茓. !冕′沸*悦!读~
李阳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的族人,声音清晰。
“各位族亲,今天祠堂落成,是咱们李家的大喜事。”
“祠堂是根,人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
“往后,希望咱们李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好。”
李阳讲完,退到一旁。
这时,李建业精神抖擞地走上前来,他今天特意穿了新中山装,显得比往日利索不少。
“各位族亲,借着今天这个好日子,我跟大家说个事。”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众人纷纷好奇地看着他。
张翠花站在人群里,骄傲地挺了挺胸脯。
李建业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我琢磨着成立一个运输公司。”
“运输公司?”底下有人小声嘀咕,“那得不少钱吧?”
“建业能行吗?”
李建业仿佛没听见,继续道:
“这事,我前几天跟李阳也商量过了,他很支持。”
“李阳说了,以后他公司那些饮料、酒水、药酒、食品的运输业务,都会优先考虑咱们自家的运输公司。”
这话一出,议论声更大了,不少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谁不知道李阳现在生意做得多大,光是他那些厂子的货运量,就足够养活一个不小的运输公司了。
“当然,一切都得按正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