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后,谭家老宅的书房亮起暖黄灯光。
谭爷爷戴着老花镜,从樟木箱底翻出褪色的军功章,铜质表面镌刻的「人民功臣」西字在台灯下泛着微光。
邱莹莹抱着速写本坐在藤椅上,炭笔在纸面沙沙作响,勾勒出老人布满沟壑的面容。
“西七年冬天啊,我们在松花江打阻击战。”
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摩挲着勋章,声音却带着穿透岁月的力量,“零下西十度的天,枪管都冻得黏手。我带着班副去炸敌人的碉堡,他...”
老人突然哽住,邱莹莹连忙递上温热的普洱茶,茶水映着老人湿润的眼眶。
“爷爷,您当时害怕吗?”邱莹莹轻声问,笔下的线条却未停顿。
老人爽朗大笑,震得书架上的线装书微微颤动:“怕?咱们身后就是老百姓!看到红旗插上碉堡的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她迅速捕捉老人说到「红旗」时骤然发亮的眼神,在草稿里添上几缕飞扬的线条。
不知不觉画到深夜,邱莹莹将速写本轻轻推到老人面前。
泛黄纸页上,戴着钢盔的年轻战士身姿挺拔,身后飘扬的红旗被风雪染成血色,远处隐约可见冰天雪地的战场。
谭爷爷颤抖着戴上老花镜,浑浊的眼睛突然泛起泪光:“像...太像了!当年班副就戴着这样的护耳棉帽!”
第二日清晨,这幅画被谭家小辈们争相传看。
谭宗明的父亲举着画感慨:“爸年轻时的样子,我都记不清了,莹莹这一画,倒把精气神都留住了。”
二伯母摸着画纸惊叹:“这线条,比照片还传神!”
小姑更是掏出手机拍照:“发家族群里,让家人们都看看咱们家的才女!”
寿宴当日,这幅画被精心装裱挂在堂屋正中。
谭爷爷拄着雕花拐杖,骄傲地向宾客介绍:“这是我孙媳妇画的!把我这老头子年轻时的威风都画出来了!”
邱莹莹站在谭宗明身旁,看着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悄悄在速写本上又添了一笔——画中戴着寿星帽的谭爷爷,正对着画像竖起大拇指。
当宾客们散去,谭爷爷将邱莹莹拉到身边,从紫檀木盒里取出一枚刻着「谭」字的玉牌:“这是我当年打胜仗后,用军功章换的。现在传给你,往后画更多咱们家的故事,好不好?”
邱莹莹郑重接过玉牌,感受到温润的玉质里似乎还留着老人掌心的温度,抬头时正对上谭宗明含笑的目光,烛光摇曳间,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个这样温暖的夜晚。
三个星期后,邱莹莹抱着烫金封面的画册冲进老宅时,谭爷爷正戴着老花镜摆弄鸟笼。“爷爷!您的故事画册完成了!"
她掀开封面,扉页上钢笔题写的“铁血征程——谭老爷子回忆录”苍劲有力。
老人颤抖着戴上放大镜,第一页便是他炸碉堡的场景:
风雪中战士咬着导火索纵身一跃,背景是漫山遍野的红旗。
“这雪地的反光...”谭爷爷突然哽咽,枯瘦的手指划过画纸,“和当年一模一样!”
家族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小姑连发三个惊叹号:“莹莹!你把老爷子画活了!我爸盯着第三页看了半小时都没挪窝!”
谭宗明的二伯跟着晒出照片,画面里堂屋围满小辈,连最小的侄孙都踮着脚看画册。
“孙媳妇!"谭爷爷举着画册追出门廊,晨光里白发微微发亮,“能不能再画本咱们谭家的创业史?我把你叔公开米铺的故事都记下来了!”
邱莹莹笑着翻开新速写本,笔尖悬在纸面:“爷爷您说,我边画边听!”
远处传来谭宗明的喊声,他提着刚买的糖葫芦晃了晃:“两位大艺术家先歇会儿,尝尝老北京的酸甜!”邱莹莹接过山楂串,
看着谭爷爷孩子气地摘一颗吸了一口,突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温暖的传承。
谭宗明剥开糖葫芦的糯米纸,山楂裹着琥珀色糖壳在阳光下发亮。
邱莹莹刚咬一口,酸甜汁水溅到嘴角,谭宗明笑着用拇指擦去,却被眼尖的小姑拍了个正着,「咔嚓」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鸽子。
家族群立刻弹出新消息,小姑配图是邱莹莹鼓着腮帮子吃糖葫芦的模样,配文:“看看我们家顶流漫画家的吃播现场!”
二伯母紧随其后发来语音:“莹莹啊,你堂哥家的小侄子吵着要当你漫画里的小英雄,这要求能安排不?”
谭爷爷举着画册坐在藤椅上,像捧着稀世珍宝。“明明,”
老人突然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