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过去,而是让传统长出未来的翅膀。”曲筱绡举着香槟撞过来,指甲上的水钻在灯光下闪烁:“姐妹,咱们的非遗宇宙,要冲出银河系了!”
深夜的22楼,邱莹莹展开奶奶寄来的包裹。褪色的蓝印花布包裹着精巧的苗绣香囊,绣线勾勒的赛博飞船旁,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丫头,教奶奶怎么把老绣样变成会发光的宝贝。”她望向窗外璀璨的城市灯火,打开全新的创作文档,标题栏郑重写下——《非遗星图计划——致所有仰望星空的人》。
《非遗星图计划》的首个数字展厅在元宇宙上线当晚,22楼的露台变成了星光观测站。邱莹莹抱着谭宗明定制的数位屏,看着虚拟展馆里穿梭的3D游客——巴黎的少年戴着斗笠游览数字苗寨,东京的女孩正用虚拟丝线刺绣,纽约的工程师在拆解榫卯结构模型。弹幕实时滚动着不同语言的惊叹,像银河里闪烁的星辰。
“快看!”邱莹莹突然抓住曲筱绡的手腕,放大某个角落的画面。
画面里,三个用手语交流的孩子正在合作绘制赛博版《洛神赋》,他们的虚拟形象分别穿着汉服、和服与非洲传统服饰,手中的画笔交织出流动的光轨。曲筱绡的手机立刻响起,是聋哑学校老师发来的视频:“孩子们说,这是他们参与建造的第一座星际非遗站!”
国际文化交流的邀约如雪片般飞来,谭宗明的办公室变成了全球作战指挥室。
巨型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各大洲的合作进度: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丝绸之路数字长廊”正在加载敦煌飞天与希腊神话的跨界动画;和卢浮宫联合推出的AR蒙娜丽莎,身披苏绣制成的动态披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街头,正在搭建实体化的"赛博皮影戏"互动装置。
邱莹莹却在这时陷入了创作瓶颈。
她盯着数位屏上未完成的太空缂丝飞船,总觉得缺了灵魂。
首到某天收到来自敦煌的包裹——老画工寄来的矿物颜料,附着一张字条:“丫头,试试用千年的颜色,画未来的故事。”
她突然顿悟,将石青、石绿研磨成数字颗粒,当第一笔颜料在虚拟画布晕染开时,整个工作室的全息投影骤然亮起,古老的飞天壁画与赛博机甲在光影中重叠。
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邱莹莹的作品引发了现象级轰动。
观众戴着VR设备,置身于可交互的《山海经》宇宙:青铜饕餮变成星际战舰,《千里江山图》化作能量地图,连《诗经》里的草木都长成了发光的星际植物。有位意大利策展人红着眼眶说:“这不是展览,这是文明的星际跃迁。”
庆功宴不再局限于22楼,而是在元宇宙中搭建的“非遗天宫”举行。
全球合作伙伴的虚拟形象齐聚一堂,法国设计师的高定礼服上流动着苏绣纹样,非洲部落首领的权杖顶端镶嵌着3D打印的苗银图腾。
邱莹莹站在悬浮的缂丝云台上发言,背后是实时更新的全球非遗创作数据——己有超过2000万青少年参与到非遗数字创作中。
散场后,邱莹莹回到现实世界的露台。谭宗明将她圈在怀里,指着夜空:“看,那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国际天文联合会以「非遗星图」命名了。”
星光落在他定制西装的暗纹上,那是邱莹莹用苏绣针法设计的赛博星云图案。
手机突然震动,弹出奶奶的视频通话请求。镜头里,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用智能手机学习数位绘画:“丫头,我把咱们家的虎头鞋改成宇宙飞船啦!”
邱莹莹看着屏幕里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画作,忽然想起巡展时那个说「三弦琴能发射激光」的小男孩。
此刻,全球各地的非遗体验店仍在营业,伦敦街头的全息评弹表演吸引着行人驻足,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着各国孩子共创的非遗动画。
邱莹莹打开最新的创作文档,标题栏写着《文明共振计划》——她知道,非遗的星河永不落,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都是点亮宇宙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