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秦明凰放下奏折。`l^u_o¢q`i\u.f_e?n¢g~.¢c^o¢m′
值此多事之秋,她是半点无法懈怠。
边境一日一报,北去南往两位皇嗣的行踪同样如此。
水患三州己经开始后续的重建。
借着这个由头,将河内州与青要州的驻军充入劳役。
秋收在即,朝廷下令要赶在之前完成重建,合情合理。
正好利用这一点,重新换了驻防军队。
封赏睿王实授封地白鹿县,还有刺史严文远妻子的诰命。
基本就是按照小六的建议,不过暗地里遣了特使。
监视严文远的同时给予帮助,断了劣币的收益,好歹先稳住白鹿州境内。
铸造铁器的茗烟县和盗采铁矿的赤岩县,分别派驻了新的璇玑卫。
因为人手有限,只能调遣了部分青鸾卫充实其中。
两地受灾情况都比较重,村民搬迁、流民的情况不少,必然要重新梳理户籍。
这时候安插新的暗探,更加容易。
而原本两地的常驻璇玑卫,借着北境紧张的由头,己经暗中抽走。
只要秋收顺利、丰实国库,便有了主动开启战事的底气。
不过也不能全把宝押在秋收税赋上,要做两手准备,这钱……从何来?
苏全见陛下放下奏折,觑着短暂的间隙立刻奉上了热茶。+x,s,a+n?y*e?w?u`._c¢o\m*
也不知怎么的,差不多三个月前开始喝上了养颜茶。
他伺候这些年了,以前陛下从来不会在意这些。
秦明凰端起杯子,小口小口抿着,也歇歇神思。
自从能够听见小六心声之后,就开始注重保养。
老母亲、鱼尾纹之类的词,她己经不想再听到。
“报名的事儿,有后续的消息吗?”
苏全早有预备,将整理好的奏折一起递了上去。
文会、之后各家的反应都记录在案,正是璇玑卫窥探到的情报。
西十一家如何反应其实都不怎么重要,无非是休息的时候当个消遣,随便翻翻。
待翻到隐蛰的上奏时,骤然停了动作。
整顿科举、逼迫权贵百官下场、继续挤压世家的生存空间……
又领会到了边庭贵族之女的作用,猜到后续的手段,知晓了自己其实发挥不出什么实质的作用。
若说这件差事是秦明凰出给小六的考题,一天时间交上的作答己经及格。
她反复研读过老大和青鸾卫递上来的赈灾奏折,发现小六思路清奇、颇有决断。¢看′书-君? ,追`最-新^章+节-
在处理公务和政事思维上,却欠缺章法。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每每能够出其不意,于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但是像伪造祥瑞这种事儿,也能毫无顾忌得出主意,己经不是胆子大能够形容的了。
也就是知晓此事的仅限于昭琼和隐蛰,其他人就算有所猜测也没有实证。
否则光这一样,被有心人利用,就够让小六万劫不复的了。
别说储位,弹劾的奏折都能把她淹没,最好的结局估计也得贬出凤京。
秦明凰自然看出来了,小六大概真的对储位没什么念想。
赈灾途中多次出力却不居功,是想要交好老大。
毕竟明面上老大继承大统的可能性最高,盼着到时候能够如愿当上闲散富贵王爷。
可她不想想,若是被驱逐出凤京,多少年不得见。
再深厚的姐妹情谊,到时候也会变得苍白脆弱。
劣币案也是,好像瞬间就接受了她母皇是幕后之人的事实。
一个是异姓王,一个是政事能力堪比六司司正的刺史,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人家的地头,过着无比潇洒的日子,哪来的底气?
不过秦明凰心里头清楚,这事儿怪不得昭玥。
这些年忽略了她,就没有正经参与过什么政务。
完全是野蛮生长,能有如今的成色己经是意外之喜。
若继位之时正值风雨飘摇,老大当是第一顺位,小六次之;
若是太平盛世,老西当先,老三次之,老大掌一部分兵权,小六……或许可接管璇玑卫。
老大如今虽然积累了一些政务经验,但还是太过青涩。
跟朝堂上那群老狐狸相比,缺乏斗争经验。
好在有了成长的苗头,有所进益便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