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同时曹大猛作为孟楷的牙将,有着这方面的经验。
而剩下士兵被分成了两队,随后又从城中的百姓当中精挑细选了一部分人员加入进来,以补足一百人的数量。
这样一来,每队就有了整整五十名成员,分别由曹延和陈二牛来带队指挥。?齐~盛+暁′税?惘· ¢罪~辛′彰′节*庚?欣\哙?
与此同时,还挑选出了一批身强力壮的男丁,组建了一支民兵队伍,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训练,确保随时能够上战场作战。
而关于这支新成立的民兵队伍和所有士兵的训练工作,则全权交由曹延和陈二牛二人负责组织开展,亲卫队的训练则由曹大猛来负责。
李倚并未对现有的军事体制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革,也没有采用那些所谓现代化的先进训练方法。
毕竟,他对此了解较少,尽管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也曾翻阅过一些相关的兵书典籍,但这些知识领域显然并非他所擅长的范畴。
因此,经过考虑之后,他决定干脆放手让自己手底下的这些人去施展拳脚、发挥所长,争取日后能够独当一面。
不过,在军队的编制方面,他还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改动。
具体来说,就是重新恢复了曾经在府兵制度时期所实行的编制模式。只不过由于目前人手相对较少,整体规模尚小,仅仅只能达到“队”这一级别而已。
所以当下实际上仅有两队存在,每个小队下辖五“火”,每一“火”则固定配备十名兵员。
至于各个“火”的负责人——火长一职,则统统由原先来自于黄头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出任担当。
此外,虽然曹延和陈二牛两人所统领的人数均属于队正级别,但在实际的职级划分上,曹延被授予了左果毅都尉之职衔,陈二牛则被任命为右果毅都尉。
而作为亲卫队长的曹大猛,因其身为亲卫队队长的身份,其职级相应地被定为亲王帐内府典军。
虽然这些职位尚未得到朝廷认可,仅仅是他自己所册封,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职位他都可以帮大伙争取到,甚至给到他们更好的职位。
当下,这也是李倚所能想到的最好安排了,毕竟许多事务对他而言太过陌生和专业。
所幸现在县城人数不多,他可以作为策略养成游戏来玩,如果真发生什么变故,也能及时止损。
但随着日后县城人口逐渐增多,这套临时建立起来的军政制度必然难以维持下去。
自前些时日伤愈后,李倚便忙着处理县城内的诸多事宜,而如今总算处理完毕,李倚便在房间内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当务之急,便是要趁着这段相对宽松的时间,抓紧寻觅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
其实在距离此处不远的地方,有那么一位符合李倚需求的能人——张全义。提起此人,不得不说李倚之前实施的诸多举措其实都是借鉴自他。
这位在晚唐五代时期声名远扬的内政后勤方面的杰出人物,曾以其卓越才能让洛阳一带重现昔日繁华景象。
当然,人无完人,张全义自身固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总体来看,这些小瑕疵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芒与才华,于李倚而言,张全义无疑正是他此刻迫切渴望得到的关键人才。
倘若能够邀请到张全义来负责内政事务的管理工作,那李倚往后定能轻松不少。
只是眼下还有一个难题摆在眼前:如今的张全义尚未担任河南尹一职,仍然在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的麾下出任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之职。
到底该用何种方法才能够成功地将他“诱骗”过来呢?这着实令李倚感到十分头疼。作为一州刺史,张全义又深受诸葛爽之恩,而自己目前才一个县城之地,如何能打动他?
常规手段肯定是不靠谱,看来只能等他到洛阳之时,采取强硬手段先绑过来再说了,他并非什么硬骨头,不然也不至于换了几个领导了。
据记载光启三年张全义接手洛阳之时,手下也不过百余人,与洛阳城中残余百姓住在小城寨里,到时候是个好机会,先把他抢过来再说。
而对于现阶段来说,时间还不算紧张,他目前尚有一段不算太短的缓冲时期。
在此期间,直至昭宗登上皇位以前,永年县及其周边区域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势。
这种平静要到李罕之率领大军攻打护国节度使王重盈时才被打破,洛阳一带瞬间再度燃起熊熊战火。
不过,好在这一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