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325章 大忽悠杨忠

第325章 大忽悠杨忠

——在夏州,兄长虽然治军严明,却少有这般亲民之举。

都督府内,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宴。\7^0\0′t?x,t/.`c/o?m′厅内炭火烧得正旺,温暖如春。杨忠亲自为刘云斟酒:"刘将军远道而来,杨某先敬你一杯!"

酒是上好的汾酒,入口绵甜,后劲却足。三杯下肚,刘云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胃里升起,驱散了全身寒意。席间杨忠谈笑风生,从兵法韬略,到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关中趣闻,竟无一不精。

"杨都督见识广博,刘某佩服。"刘云由衷道。

杨忠摆摆手:"不过是少年时随汉王走南闯北,见识多了些罢了。"他故意提起汉王,观察刘云反应。

果然,刘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汉王殿下是个怎样的人物?"

杨忠眼中立刻浮现出崇敬之色:"汉王雄才大略,礼贤下士,更难得的是体恤百姓。他常说,天下刘姓本是一家,都流着高祖血脉,理应互相扶持。"

刘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酒过三巡,他终于想起此行目的,放下酒杯道:"杨都督,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关于沃野镇的边军"

杨忠立刻摆手打断:"刘将军莫急,今日只谈风月,不谈公事。来,尝尝这安州特产的鹿肉,可是从北山猎来的,鲜美得很!"说着亲自为刘云夹了一块烤得金黄流油的鹿肉。

刘云无奈,只得暂时按下公事。接下来的三天,杨忠日日设宴,夜夜笙歌,将刘云招待得无微不至。白天带他巡视安州城防,展示军威;晚上则请来乐师歌伎,美酒佳肴不断。杨忠还特意安排了几位曾在沃野镇驻守、如今投奔安州的军官与刘云"偶遇",这些人无不盛赞杨忠仁厚,安州生活远胜边镇。

到了第五天,刘云已经有些晕头转向,几乎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这天夜里,酒酣耳热之际,杨忠突然压低声音道:"刘将军,其实我吸纳沃野军民,也是出于一片苦心啊。"

刘云醉眼朦胧地看着他:"哦?此话怎讲?"

"六镇百姓常年戍边,生活困苦。"杨忠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真诚的同情,"他们住的是漏风的土屋,吃的是掺沙的粗粮,冬日缺衣少食,夏日蚊虫肆虐。我不过是想让他们过点好日子。刘将军出身边镇,应该比我更了解他们的艰辛。"

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刘云记忆的闸门。他想起自己幼时在边镇的贫苦生活——父亲战死后,母亲带着他和兄长艰难度日,寒冬里三人挤在一张破炕上取暖,夏日则要忍受蚊虫叮咬和缺水之苦。

"杨都督仁厚。"刘云声音有些哽咽,不知是酒意上涌还是真情流露。

杨忠趁机凑近,神秘地说道:"其实,汉王殿下早有旨意,要善待六镇军民。你我都是汉室宗亲,更该互相扶持才是。"

"汉室宗亲?"刘云一愣,"我们刘家是灵州普乐人,与汉王"

"哎!"杨忠打断他,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天下刘姓一家亲嘛!汉王常说,但凡姓刘的,都是高祖血脉,理应互相照应。刘将军若有机会见到汉王,便知我所言非虚。"

刘云被这番话说得心头一热。他想起兄长刘丰虽然官至夏州刺史,但在高欢帐下始终不得重用,那些鲜卑大族出身的将领们总以"边镇粗人"的眼光看待他们兄弟。而杨忠口中的"汉室宗亲",却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身份认同。

又过了几日,刘云带着满脑子杨忠灌输的想法,迷迷糊糊地返回了夏州。临行前,杨忠赠他一块上等玉佩,说是"汉室宗亲的见面礼"。

夏州刺史府内,刘丰正焦急地等待着弟弟的归来。这位夏州刺史年约三十出头,面容刚毅,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皱纹,那是常年戍边风吹日晒的痕迹。当他看到刘云满面红光地走进来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云弟,事情办得如何?杨忠可答应停止吸纳沃野军民?"刘丰直截了当地问道。

刘云笑着摆手,语气轻松得不像话:"大哥何必如此紧张?杨都督是个厚道人,他吸纳边民也是出于好意。"

刘丰脸色一沉,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好意?你可知道高王若知晓此事,我们如何交代?"

"六镇人多的是,高王还挨个数不成?"刘云不以为然地说道,语气中竟带着几分杨忠的神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