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三国田园农圣:曹操成最强打工人 > 第65章 江东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第65章 江东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整个江东都倾动了!

建安十三年冬,西面八方的百姓,纷纷汇聚吴县、乌程。

林北命顾雍负责吴县,筹备物资供百姓过冬。

朱治负责乌程县。

百姓们担心来晚了,分配不到名额。

他们越聚越多。

起初二十万的名额,汇聚了三十万的百姓。

工部准备的农具,源源不断地运输而来。

一船接着一船。

林北全部分配下去。

河湖沼泽等地,需要筑堤围田。

称为“圩田”。

即造低洼地、向湖争田。

震泽流域水源充足,想要真正地改造过来。

需要劳动人民的力量!

建造圩田,最基本的办法是:

在浅水沼泽地带或河湖淤滩上围堤筑坝,把田围在中间,把水挡在堤外...........

围内开沟渠,设涵闸,有排有灌。

“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

只有达到这样都盛景,林北才算成功。

江南农业怎么发展起来的?

和圩田的改造分不开。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吴越在各自境内大修田。

每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

可想而知,是何等地气魄恢宏。

圩田包括圩堤、渠系、涵闸等水利结构。

如果只是种田,不值得林北如此大动干戈。

他还进行了桑田的规划。

概括为“桑基鱼塘”。

在池埂上或池塘上,种植桑树。

以桑叶养蚕。

又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塘泥作为桑树肥料。

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循环。

乌程县,也就是未来的湖州,备称为“丝绸之府”。

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将南太湖的风韵、魅力、品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林北将图纸展示出来的时候,顾雍、朱治都震撼了。

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为一横塘。

林北将开辟出十万亩桑田,二十万亩鱼塘,以及五万顷稻田。

堤围、河涌、窦闸灌排,栩栩如生,好似浮现在顾雍、朱治的脑海。

林北还做了标注:

“桑园一围,地连两邑。”

“堡分十西,烟火万家。”

“东、西两堤,长亘百余里,贡赋十万金有余。”

顾雍只是看着,就说不出话来。

这真的能够实现吗?

如果实现了,江东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顾雍无法想象!

他只知道林北主持了颍川屯田、芍陂屯田,开凿了数条运河。

北方因此大治。

孙策在时,曾对林北念念不忘。

他游览芍陂屯田后,一首耿耿于怀。

倘若有如此贤才,治理江东。

那么江东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起初顾雍不以为然,只要让他执政,他也能做到。

并且更好!

可是林北这一规划下来。

随便画了两个圈,就发展了江东数百年。

甚至千年以后,百姓都能够获益。

这是什么概念?

顾雍无法想象!

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工程中,以后子孙后代都能获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