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又惊又喜。
“咋……咋了吗?”
朱小宝心里没底,他也不确定这个东西对当下的时代来说是好是坏。
但从功能上来看,他觉得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他实在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情。
朱元璋拍了拍朱小宝,激动地大声说道。
“你这臭小子,咋不早说呢?!”
“啊?”
朱元璋出身农家。
早年不是在战场上拼杀,就是在田间地头劳作。
对于农事,他堪称行家里手,摆弄起各类农具来,也是得心应手,一点就通。
朱小宝提及的代耕架,朱元璋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巧妙。
在田埂两端架上代耕架,再用麻绳连接,把爬犁置于中间。
如此一来,田埂中间劳作的老农就能省不少力气。
真正发力的是田埂两头的百姓,而他们也只需转动橛木,爬犁便能在田间开垦。
这代耕架就像动滑轮装置,能极大地节省人力。
朱元璋目光炽热地看向朱小宝,质问道。
“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不早点说?”
“你晓得大明每年有多少头牛累死在耕地吗?”
“晓得百姓因为耕种效率低,少收了多少粮食吗?”
“又晓得有多少荒地因百姓无力开垦,被那些大户侵占吗?”
说到最后,老爷子因为情绪激动,脸颊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朱小宝赶忙摇头,一脸无辜的道。
“这……这我真不知道啊!”
等老爷子发泄完,看着委屈的朱小宝,这才惊觉自己失了态。
他心中满是懊恼和自责,赶忙道歉。
“方才是咱太冲动了,这事确实怪不得你。”
平复好心情后,老朱又细细思索起来,他越想越觉得代耕架是个宝贝。
渐渐的,朱元璋眼眶泛红,声音都带着些颤抖。
他一巴掌拍在朱小宝肩膀上,兴奋的道。
“这代耕架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去年年末,江南遭遇罕见大雪,持续时间之长,是洪武开朝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
这场大雪让南方百姓疲于应对,春耕也困难重重。
“等回宫后,咱让礼部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在大明推广。”
朱小宝点头,又补充道。
“要是可行,还得麻烦您给交趾送个样品过去。”
老爷子笑着打趣道。
“你这小子,还真是一点亏都不吃啊!”
“放心,忘不了你的交趾布政司。”
爷孙俩站在田埂上,悠然地看着百姓们春耕,一片闲适。
然而,在江宁城郊一片祥和之时,应天城内却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