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272章 进入归化城

第272章 进入归化城

有人不禁要说了,这还不简单?建个城池不就好了!

没人怎么办?

移民呗!

很多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拿河套地区为例。,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明初,朱元璋北伐后,河套地区一度被明军控制。为防御蒙古,明朝在边境设立“九边”军镇,如延绥镇(今陕西榆林),并在河套周边设置卫所(如东胜卫),驻军屯田,形成防御体系。

河套地区虽地势平坦,但地处西北边陲,远离中原核心区,粮草、兵力运输依赖漫长的补给线,后勤压力巨大。

明代中期,卫所屯田制度逐渐瓦解,士兵逃亡、军饷匮乏,边防力量削弱。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对西北边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加之“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由盛转衰,1455年,明朝被迫将东胜卫等河套周边卫所内迁至山西、河北等地,河套地区形成防御真空。

再后来,蒙古鞑靼部俺答汗势力强盛,率领部族突破明朝边防,进入河套地区驻牧。河套地势平坦、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俺答汗以此为基地,频繁袭扰明朝边境(如“庚戌之变”,1550年,蒙古军队直逼北京),明朝虽多次出兵征讨,但因财政困难、将领调度不力等原因,始终未能彻底驱逐蒙古势力。¢薪+完_夲!鉮?占+ ~首·发·

面对河套被蒙古占据的局面,明朝内部曾出现“收复河套”的争议(如嘉靖年间,大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却因政治斗争被杀),但最终因国力衰退、边防政策趋于保守,放弃了重新控制河套的努力,转而加固长城(如修建“边墙”),形成以长城为界的防御态势。至此,河套地区彻底脱离明朝实际控制,成为蒙古部族的驻牧地。

同样的道理,明代的哈密卫也是如此,还有南洋的很多地盘的丢失也是如此,如旧港宣慰司。(其辖区包括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

如果现在这些地盘还属于我们,大伙可以想象一下,南海问题还是问题吗?

拿下这些地方不难,难的是后续的管理。

好在有萧如薰。

就拿归化城来说,管理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得把城墙加高加厚,城防工事都修结实了,让城里的驻军,百姓和商户能靠自己的力量守住城池,不能让敌人说来就来、想抢就抢。·l¢o·o′k¨s*w+.!c-o′m,

第二点,可以学学英国人的办法,大力发展当地的羊毛纺织和畜牧业。只要能赚到真金白银,这个地方就有了价值。到时候就算蒙古人一时抢走了归化城也没关系,那些做买卖的商人都是逐利的,肯定会让自己在朝廷里的代言人出面,想办法把这块“肥肉”再抢回来。

不过还有一点很关键,必须得让皇帝和全天下人都知道,经营归化城到底能赚多少钱、有多大的油水。不然的话,宫里的皇帝要是被人忽悠几句,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恐怕又要被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给私吞了。

懂的都懂!

李如松抵达归化城后,第一时间安排城里的蒙古人开始挖壕沟,布置铁丝网,安装拒马,铁蒺藜等防御措施。

如今粮草物资充足,而且又是守城的一方,大军出征了这么久,可以休整一下了。

城里虽然跑了不少人,可还有不少的蒙古人,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将士们难免有些骚动。

营帐内烛火如豆,在牛皮帐幕上投下斑驳暗影。

李如松抚过腰间尚带血渍的佩刀,目光扫过诸将染着硝烟的战甲,沉声道:“连日血战,诸位皆是刀尖上滚过来的汉子。明日起全军轮休,传令伙房宰战损的老马,杀点羊,让兄弟们吃顿热乎的。”

“末将领命!”

十余员偏将齐刷刷抱拳,甲胄相撞声混着粗粝的应喝,震得悬在帐顶的牛油灯晃出细碎的光晕。

李如松解下染血披风随意搭在案头,展开羊皮地图时,狼毫笔却悬在半空——本该散去的将领们仍钉在原地,有人搓着护腕,有人盯着靴面,连素来莽撞的老二老三都罕见地红着脸挠腮。

“有屁快放。”

李如松掷下笔,铜制笔架磕在木案上发出脆响。

人群中突然挤出个魁梧身影,正是族弟李如槐。

这小子平素最是油滑,不过这次表现不错,孤军拿下归化城,还保住了粮草,甚至还缴获了大量的牛马羊。

老三李如槐此刻却抓耳挠腮像被踩了尾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