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萧如薰抵达了沈阳。\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到了沈阳,萧如薰第一时间去见了宋应昌。
宋应昌的官职是辽东经略,辽东经略是为了应对战时的特殊情况而定的官职,级别高于总兵和提督。理论上来说,虽然萧如薰是征倭总督,可还是辽东经略的下属。
当然,这不是皇帝为了限制萧如薰,在嘉靖年间,辽东地区属于战争动乱区。女真各部,朝鲜,还有蒙古鞑子等,因此为了统一调度,就设置了辽东经略这个官职。
不过萧如薰又是伯爵,属于超品的存在,因此,很难说谁的官大官小。
不过临行前,宁夏巡抚叶梦熊和礼部尚书梅国帧都给萧如薰写了信,意思是宋公和他们几人也是私交甚好,希望两人不要闹出误会,然后被其他人利用。
虽然内阁被迫支持萧如薰挂帅,可不代表不想看萧如薰的笑话,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被这些人无限放大。将相不和,这绝对吸引那些人的眼球!
真是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萧如薰有些无语,又是政治斗争失败被发配边疆的文官。不过好在都是好人,没有自暴自弃,在边关都做了不少实事的好官。~如?文¨徃¢ /唔-错·内.容′
“下官萧如薰见过宋大人!”萧如薰对于做实事的官员还是很尊敬的。何况他还是叶大人和梅大人的好友。
“萧伯爷无需如此!请坐吧!”宋应昌年龄也不小了,看上去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
“伯爷比老朽想象中来的要快几天,一路辛苦了!”
“军情紧急,下官也不耽耽误啊!”萧如薰一路上风餐日宿,也是吃尽了不少苦头。
“叶公和梅公来了信,老朽也知道伯爷能坐上总兵官不容易啊!放心吧!老朽不会给你使绊子,只负责粮草问题!打仗的事还要靠你了!”
“多谢宋大人!”
看来宋应昌听取了叶梅两位大人的意见,不想参与到皇帝和百官的争斗中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萧如薰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之情。在这个重文轻武、视武者如草芥的时代里,像宋应昌这样能够真正理解和尊重武将,并给予全力支持的文官实在是凤毛麟角。他深知这其中的不易与难得。
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墨客们,他们往往有着一个共同的弊病。自以为熟读了几本兵书战策,便觉得自己宛如诸葛亮转世、孙武再生一般英明神武。+l/a+n\l_a¨n^w\e¨n+x!u^e^.\c¨o~m¢他们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夸夸其谈地指点着江山社稷,仿佛天下尽在掌握之中。然而,这些人却连一只鸡都不敢宰杀,更别提面对那残酷血腥的真实战场了。一旦身临其境,恐怕还未交锋,就会被吓得直接尿湿了裤子了。
“对了,女真的三千骑兵也到了,听说是你专门点的将!”宋应昌有些疑惑,辽东这里,战斗力最强的并不是女真骑兵,不知道萧如薰偏偏选择他们。
“这些人活着也是祸害!不如去朝鲜战场是去和倭寇互相厮杀……”萧如薰冷哼了一声。
宋应昌顿时明白了。
“大同兵的主将是李如松!他是主动请战的,兵部也同意了!季馨,你可明白?”
“哼!内阁这是给本伯上眼药啊!不过,本伯可不怕他,李如松?听闻他也想做主将讨伐日本,可又怎么?不过还是多谢宋公的提醒!”
萧如薰没有太过在意,一个李如松而已!
李如松打仗是有些本事,个人武力也相当突出。不过此人极度嚣张,甚至敢顶撞甚至殴打文官。
李成梁当年靠着张居正,盘踞辽东多年。后来为了避免被万历清算,开始养寇自重。
萧如薰认为,李如松情商太低,殴打文官,傻子也知道你这是自污的表现。
万历年间,也没有什么太出色的名将,导致李如松矿狂妄自大的性格,最后居然骄横到数百轻骑就敢硬抗蒙古鞑子的大部队,最后力战而死,而李成梁此时已老,其他几个儿子根本压抑不住努尔哈赤,导致女真壮大,酿成了大祸。
李成梁此人很有心计,典型的大器晚成,他本是一个秀才,后来屡试不中,四十岁才开始投笔从戎,投靠张居正后开始发达。
萧如薰认为,此人在获得宁远伯的爵位后,为了怕被清算,开始了养寇自重。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任由女真各部壮大,甚至暗中支持,真是可恶至极。
这时候的李成梁还在京师,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