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接待过不少留学归来的专家,但像李铭这样对尖端技术了如指掌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见到。+齐¢盛_晓¢说*惘¢ ~首-发?
"好、好!"贺志远用力拍了拍手,"李铭同志,你先继续坐,我有事情需要立即处理。"
说完,他快步走向车厢末端的一个小隔间,那里有列车上唯一的一部发报机。
关上门后,贺志远的手仍在颤抖,对通讯员员说:
"给我接组织部!速度要快!"
那头传来询问,贺志远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但语气异常坚定:
"告诉他们,贺志远发现了一个航空发动机天才!这件事,必须立即向高层汇报!"
……
贺志远的匆忙离去在车厢里留下了一片寂静。
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李铭,眼神从惊讶逐渐变成了复杂的混合体——敬佩、好奇、怀疑,甚至是嫉妒。
"李铭,你小子藏得够深啊!"王德明打破沉默,上前拍了拍李铭的肩膀,"我们天天一起上课,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这些?"
李铭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就是平时看书多,自己琢磨琢磨。"
杨鹤的脸色阴晴不定,作为同专业的学长,他感到颜面扫地。
"图纸画得好看不代表能造出来,"他忍不住酸溜溜地说,"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
"张学长说得对,"李铭不卑不亢地回答,"所以我才想回国参与实践,把图纸变成真正的发动机。¨x*s\c_m?s_w·.?c^o·m+"
"行了行了,"王大川出面打圆场,"大家都是为国家建设回来的,各有所长嘛。李铭在发动机方面有研究,是好事,咱们应该支持才对。"
几个学物理和机械的同学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李铭提问。
李铭耐心解答,但刻意将话题引向更基础的方面,避免再次引起轰动。
毕竟,他己经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太超前了。
贺志远很快回来了,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严肃。
他把李铭拉到一边,低声说:"李同志,我刚才己经向上级汇报了。他们非常重视,让我特别照顾你,另外,到了京城会有专人接待。"
列车在铁轨上有节奏地颠簸着,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南方的稻田变成了北方的麦田。
三天后,当火车终于驶入京城火车站时,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但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京城到了!"有人趴在窗户上大喊。
车厢里的气氛骤然热烈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整理着自己的行装,准备下车。
李铭也跟着收拾了一下,虽然他的"行李"主要都在系统空间里。
火车缓缓停稳,贺志远站在车厢前端,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同志们,下车后请跟紧我,不要乱走。据我所知,今天会有重要领导来接我们。"
最后一句话让车厢里又是一阵骚动。¨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
重要领导?这意味着什么?
当一行人拖着简单的行李走下火车时,李铭立刻注意到站台边缘站着一排穿着朴素但气质不凡的中年人,他们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有神。
"哎呀,是赵部长!"贺志远压低声音惊呼,随即快步上前,向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瘦高男子敬了个礼,"赵部长好!没想到您亲自来迎接啊!"
那人笑着摆摆手:"老贺,辛苦你了。这批归国学子都是宝贝啊,我们怎能不亲自来迎接?"
贺志远转身向大家介绍:"同志们,这位是重工业部的赵部长,这位是军工委的陈主任,还有这位是……"
听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所有留学生都震撼不己。
这些可都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人物啊!
能得到他们的亲自迎接,足见国家对海外归来人才的重视。
"时间紧迫,闲话少叙,"赵部长环视众人,目光在李铭身上停留了一瞬,"请大家上车,我们去招待所休息,然后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了解大家的专长和想法。"
李铭被安排在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里,同车的还有王德明、赵部长和贺志远。
"小李同志,"赵部长转过头,和蔼地问道,"听说你对航空发动机很有研究?"
李铭谦虚地点点头:"略懂一些皮毛。"
赵部长笑了笑:"老贺给我发来电报,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你对涡喷发动机了如指掌,甚至能画出详细设计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