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脸色变得更加复杂。他看着秦桧那年轻的背影,心中震惊。此子,其才华确实不俗,其心机更是深沉可怕!
他己经完全看出了官家欲强硬对待西夏的意图,并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战略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这样的臣子,对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他暗自思忖,秦桧,当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只是,用刀之人,也需小心,莫要伤到自己。
赵桓的目光在秦桧身上久久停留。秦桧这三策,确实精准地契合了他的心思。尤其是“半真半假,虚实结合”地透露金人内部矛盾和宋朝外部可能联络的消息,以及最后暗示诱使西夏重开榷场,这都是他想过,但还未及细化的地方。秦桧竟能将其完整地提炼出来,并提出具体方案,足见其洞察力和谋划能力。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现在又来了个“示强于外,探虚于内,攻心于言”。这秦桧,真是一个妙人!他不仅能洞察朕的意图,还能将其言语化,并给出具体的执行方略。这种能力,是朕目前最需要的。他的野心,朕也看得清楚。
只要他能为朕所用,为大宋开疆拓土,洗雪国耻,朕便暂时容他一二。至于将来……待天下平定,河山恢复,这把锋利的刀,自然会有它的归宿,但是也希望他不要失去价值。
“好!”赵桓猛地一拍御座扶手,声音中充满了激赏,“秦校书所言,甚合朕心!三策并行,方能彰显我大宋国威!鸿胪寺卿周延寿!”
“臣在!”周延寿吓得一个激灵,连忙上前。
“你等鸿胪寺与礼部,即刻按秦校书所言,筹备明日接见事宜!务必将我大宋之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得有丝毫差池!”
“臣遵旨!”周延寿躬身应诺,心中叫苦不迭。这秦校书,一开口就是惊天动地的谋划,要他这些平日里只知按部就班的官员如何落实?但他更明白,官家如此激赏,自己若敢怠慢,下场恐怕会比赵构也好不了多少。
“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赵桓又唤道。
“臣在!”陈过庭早己等候多时,此刻从人群中走出,躬身应诺。
“秦校书所言‘探虚于内’之策,你皇城司务必全力配合!使臣团中,可疑之人,暗中接触之人,皆要严密监视!京师市井之中,可暗中散布我大宋精锐骑兵即将组建、与金人铁骑相抗的谣言,甚至可暗示我大宋有意联合西域诸部、共击金人之消息,务必让西夏使臣听闻!”
“臣遵旨!”陈过庭心中一凛,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这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皇城司,将是这场战争中最锋利的刀。
“至于秦校书,”赵桓的目光再次回到秦桧身上,带着一丝深沉的考量,他想了想,决定再给秦桧一个实际的机会,让他进一步参与到这次“外交”中,也让他明白,朕并非只是口头嘉奖,“你今日之言,足见才华。然,你毕竟官位尚浅,资历未足。朕准你参与鸿胪寺与礼部明日之筹备,若有不足之处,你可代为指点。待此番西夏使臣离京之后,朕再论功行赏!”
秦桧心中狂喜!官家这番话,无疑是给了他极大的肯定和上升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己经成功地迈出了在赵桓面前展现价值的第一步!他这番参与,绝非简单的“指点”,而是实际的参与到权力运作中,这将是他未来攀升的基石!
“臣……谢陛下隆恩!臣万死不辞,必将肝脑涂地,为陛下分忧!”秦桧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再次深深拜倒在地。
赵桓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秦桧这样的“能臣”,只要给予机会,便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野心。
而他,正需要这样有能力、有野心、且能被他掌控的棋子,来推行他那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北伐大业!
“诸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今日早朝至此。”赵桓起身,声音威严而果决,“中书门下,依朕旨意,务必将对赵构的罪状诏书,昭告天下!兵部、户部、宗人府、三法司,协同处置后续事宜!绝不可有半点差差池!”
“喏!”群臣齐声应诺,声震大殿。
御座之上,赵桓深深地看了一眼退回队列,但明显比之前更为自信和激动的秦桧,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