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朗声道:“众卿,辽东兴海贸,未及三月,关税颇丰。今咱有问,这开海之策,当徐徐图之,还是全面推行?”
言毕,礼部侍郎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辽东试行海贸,成效卓然。然天下沿海诸地,情形各异。贸然全面开放,恐地方应对无措,乱象丛生。莫若择几处相宜之地,如辽东般先行试点,待经验完备、规制有成,再行推广,此乃稳当之道。”
工部尚书亦趋前附和:“陛下,臣深以为然。徐徐推进,各地有暇适应海贸诸事,不致紊乱。”
此时,资深内阁大学士迈步行出,缓声道:“陛下,今倭国己灭,海疆晏然。全面开放海贸,可使大明速与诸国通商,广纳财货,充盈国库,彰显天朝上国之威,实乃良策。”
年轻翰林院编修亦趋前一步,慷慨陈词:“陛下,全面开海,顺应时势,能使大明物产远销海外,亦得他国奇货,以兴民生,不应迟疑,当果断为之。”
朝堂之上,群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终了,朱元璋与群臣经一番商议后,决议于南京、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琼州各处,各设一海贸港口,以兴海贸之利。
至于相应之海贸关税政策,乃于辽东关税政策之上,酌情更易,而后遣人颁行天下。
且说沐英,己基本敉平云南土司之乱,继而行改土归流之策后,云南南部遂大面积植起橡胶。
与此同时,辽东着万民商会往暹罗等国,商谈橡胶种植事宜。
辽东边防学院于发电机之研,颇有所成。小型发电机己投入试炼。
又有一喜讯,应天府至苏州府之水泥官道,己然铺就。
朱元璋择定日期,率百官、御车驾,自应天府乘车启程,往苏州府而去,以视察此水泥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