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向心系民生的左佥都御史王大人拱手进言:“陛下,当下大明民生尚需改善。诸多州县水利失修,农田灌溉受阻,百姓收成不佳。
且道路桥梁破败,交通不便,商贾往来亦受影响。
若将大笔财政用于增派水师护航通商,恐非明智之举。
此等银钱,不如用于治理民生,修缮水利、整饬道路,切实惠及百姓,稳固国之根本。”
户部尚书亦点头称是:“陛下,王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国库虽非匮乏,但每一文钱皆当用在刀刃。
通商虽能带来财税,然前期投入巨大,且收益未卜。
而改善民生,即刻可解百姓之困,稳固民心,于国之长治久安更为关键。”
浙东集团的徐卿却皱眉反驳:“陛下,通商乃长远富国之策。水师护航虽费财,然通商繁荣后,财税收入远胜当下投入。
且沿海百姓若因通商富足,亦是改善民生。当下小舍,方能求未来大得。”
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朝堂之上,围绕增派水师一事,群臣争论不休,声音此起彼伏。
朱元璋眉头紧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朗声道:“卿等暂且莫要争吵。增派水师一事,容后再议。今先讨论这海贸商税,该当如何收取?”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依臣之见,海贸商税可按货物价值计征。区分各类货品,贵重如珠宝香料,税率可稍高;寻常物件,税率略低。如此既能保证税赋收入,又不致过重税赋阻碍商贸。”
刑部尚书颔首赞同,补充道:“陛下,还应设专门税吏,于各通商口岸查验货物,严格征税。对偷逃税赋者,施以重罚,以正税纲。”
这时,浙东集团的徐卿却另有想法,上前说道:“陛下,海贸初兴,若税赋过重,恐吓退商贾。不如初期轻税,待海贸繁荣,再酌情调整税率。如此可先鼓励更多商人出海,活跃商贸,长远来看,税赋收入亦不会少。”
礼部侍郎却面露忧虑,道:“陛下,轻税虽能促商贸,然初期财政恐难有大收获。且各国货物定价标准不一,查验估值恐生诸多麻烦,还需谨慎思量。”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各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