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者,非其自出机杼之思也。
然以其这般年纪,亦算难能可贵矣。
朱标遂嘉许朱允炆数言,曰:“汝年少而有此进益,殊为难得。”
言毕,嘱之曰:“天色己晚,汝且归,速去安歇。”
朱允炆闻言,恭敬行礼,而后退下。
朱标方起,吕氏旋即起身,急而问曰:“殿下,今夜不在此歇宿耶?”
朱标忆起常贞所言,乃曰:“今夜便宿于汝处。”
吕氏闻罢,心中甚觉甜蜜,乃言:“妾身愿服侍殿下沐浴。”
次日,吕氏尚未起身,朱标己然整衣束冠,辞了吕氏之寝殿,径去料理政务矣。
吕氏起身之后,即遣人唤来朱允炆,嘱之曰:“汝当于大本堂用心向学。”
朱允炆乖巧应道:“允炆知晓,母妃但请宽心。”
朱允炆离去之后,吕氏心中甚感欣慰,幸有此等乖巧懂事之子。然未几,心中又生些许不甘之意,暗自思忖:为何身非太子妃耶?
此念一起,恰似脱缰之马,一发而不可收。吕氏思绪渐乱,所想之事愈来愈多,所思之境愈发辽远。
自兹而后,朱允炆若非于庠序潜心攻读,便在向学之途。反观朱雄英,除于大本堂研习课业之外,归返东宫后,大半光阴皆付诸于强身健体与修习武艺之上。
及吕氏闻知朱雄英倾心于武艺一道,便觉朱允炆并非全无机会。
须知,今时不同开国之际,武将得以施展身手之机,实非众多。当下理应专注于文治之道,而非一味讲求武功。
至于朱雄英习练武艺之举,朱标、常贞以及朱元璋与马皇后,皆未持有异议。
朱元璋以为,朱家儿郎理当具备上马则能平定天下,下马亦可安邦定国之能。唯有文武双全,方为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