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之军,于兵略阵法,能详加研读,通古晓今,明山川地理之要,悉行军作战之法,临阵之际,能谋善断,随机应变,或据地势以设伏,或度敌情而用兵,令行禁止,井然有序。
而无知之军,于兵书战策,茫然不知,仅凭血气之勇,临事则不知所措,行军不识地理之宜,作战难明战术之变,往往一哄而上,一溃而散,遇巧计则易陷,逢强敌则无措,虽有悍勇之躯,却乏决胜之能。
故有知识之军人,如利刃之淬锋,无知识之军人,似钝器之缺刃,优劣之判,昭然可见。
且辽东军指挥作战之法,乃参诸后世之道。
作战指挥结构条理井然。
高层设指挥中枢,掌全局战略规划,审时度势,洞察战场风云变幻,据各方情报,制决胜方略,统筹调配兵力、物资,为全军之导向。
其下各级,层级分明,各司其职。奉中枢之令,结合辖下军情,细化战术。
于战场,指挥官依地形、敌势,灵活部署,或分兵迂回,或集中攻坚。
参谋团队,尤为关键,详析情报,拟作战预案,为指挥官出谋划策,助其决策。
通讯部门确保军令畅达,瞬息之间,信息遍传各部,使全军行动协调如一。
后勤团队全力保障,粮草弹药、器械装备,供应无缺,以维战力不辍。
此诸般协同运作,方构作战指挥之完备体系,令部队作战效能大增。
辽东军之战时指挥体系,需历长久且系统之研习,若非如此,欲于短促之时探其门径,实为难事。
除此,辽东军更具独特之思想教育体系。经此军中思想教育,辽东军之凝聚力与信仰,非他处部队所能比。
可谓朱棣与常遇春先前所于辽东军营地学之内容,仅为辽东军作战指挥体系之九牛一毛。然仅此毫末,亦令彼等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