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辽国公 > 第 206 章 朱标亲巡

第 206 章 朱标亲巡

朱标接江浙流民后,复加询问,其结果与常贞所言无别。\咸~鱼-墈?书/ ¨已_发!布·最.薪/蟑¢洁/

朱标以询问之果告于朱元璋,朱元璋冷笑,道:“好,好得很!咱这些大臣,当真‘忠君体国’啊……”

朱元璋谓朱标曰:“标儿,明日,汝便率常遇春与千余御林军往江浙,处置赈灾诸事。”

朱标颔首,道:“儿臣遵旨。”

此消息未加隐匿,胡党与浙东集团旋即得知。

浙东集团虽略有惧意,然尚沉得住气。至于胡党则不然,此钦差乃胡惟庸所选。

盖因胡惟庸于朝中党羽甚众,势力颇大,此次所选钦差,实欲借赈灾之机,谋取私利,扩充权势。

今朱标亲往江浙处置赈灾之事,恐其谋为败露,是以胡党闻此消息,心内惶惶,忧惧非常。

而浙东集团与胡党素有嫌隙,虽亦忧此事或牵累自身,然其向来行事谨慎,故而尚能暂持镇定,观事态之变。

至于江浙士绅豪族受牵累几何,浙东集团官员不甚在意。但使根基尚存,纵失一批士绅豪族,未几,亦有新者代之。

此番朱标往江浙之地,最为忧惧者,乃胡惟庸一党也。

胡惟庸深知事急,朱标此去江浙,或令诸事败露。*躌?4.墈/书_ ¨首\发-

权衡之下,决意弃吏部侍郎这一钦差。盖因吏部侍郎既为其所选,若事败,必牵累自身。

故欲舍之,以图自保,冀能撇清干系,使自身暂脱险境,谋日后周旋之策。

胡惟庸亦知,即便弃此吏部侍郎,终难免受牵累,唯分轻重耳。

且吏部侍郎往江浙赈灾,未如实、及时奏报灾情。

如此,胡惟庸虽有咎,然非主责。且胡惟庸自恃朱元璋正加以器重,料其惩处不至过重。

且说朱标与常遇春率御林军,径往江浙之地。

朱标、常遇春一行人闻风而来,至于江浙。当地士绅豪族见状,悚然一惊。此番朝廷遣太子亲察灾情,诸多情事,欲瞒不能矣。

身为钦差之吏部侍郎,闻太子殿下与常遇春至浙江,哪敢再耽于美酒美姬,急从士绅豪族之隐秘庄园奔出,往迎太子朱标与常遇春。

吏部侍郎寻得朱标与常遇春,即俯身行礼,道:“微臣拜见太子殿下,拜见鄂国公。”

朱标言:“免礼。”

旋即问吏部侍郎:“侍郎大人,且与孤言此次江浙灾情本末,及赈灾之具体情由。”

吏部侍郎咽了咽口水,满头大汗。

忽忆前时江浙布政使与己言及赈灾流程、分发细节,乃对朱标道:“启禀太子殿下,赈灾粮一至,即令各地官府按灾民数目,尽皆分发。¢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

朱标闻之,挑眉而言:“哦?既如此,江浙灾情缘何扩大?且又有流民奔至应天,对此,汝作何解?”

吏部侍郎心内惶然,一时竟不知何以作答。

此时,立于朱标身后之常遇春动鼻一嗅,开口道:“怎地闻得一股胭脂味,又有酒味?”

常遇春目光骤聚于吏部侍郎,移步近前一嗅,旋即大笑:“殿下,原来此胭脂味与酒味,皆自吏部侍郎身上飘来。侍郎大人,果真好雅兴。”

吏部侍郎此刻,首欲寻死,自知此番下场堪忧。

未几,江浙布政使急趋而至,向朱标与常遇春行礼。

江浙布政使对朱标道:“下官拜见太子殿下,见过鄂国公。”

朱标问江浙布政使:“此次江浙灾情扩大,可知现今灾民数目几何?”

江浙布政使答曰:“今受灾百姓,己达三十万之数。”

朱标又问:“然则灾情初起时,灾民几何?”

江浙布政使对曰:“灾情初起时,灾民五万有余。”

朱标一笑,起身问布政使:“朝廷所发赈灾粮,可足赈济五六万百姓?”

布政使面色一窘,答道:“朝廷拨下之赈灾粮,足可赈济十万百姓。”

此番朝廷于江浙赈灾,出手甚阔。江浙报灾之后,朝廷所予赈灾粮几近双倍。然今时此状,众人皆心照不宣。

然布政使对此早有应对之法。

江浙之地,自然灾情本未再扩。

只是如今灾民之数,实乃人为,非关天灾。

但人为亦能造“天灾”,如决堤淹田之类。江浙士绅豪族,皆依布政使之令而行。

布政使乃敛容,向朱标陈道:“殿下,自灾情起,初时五万余灾民,本可得赈济之粮。然天有不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