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之态非假。”
朱元璋沉思片刻,问:“常家此举何意?”
朱标答:“儿臣以为,常家或因前事避嫌,故借儿臣转达。”
朱元璋打趣道:“常家这避嫌之举,倒是做得周全。常遇春,纵横沙场,果敢无畏,如今为了区区打油诗一事,竟如此谨小慎微。”
言罢,捋须摇头,又道:“不过,这常升行事倒也有几分稳重,能妥善安顿流民,不负常家威名。只是这浙江灾情,究竟如何,还需详查。”
朱标问道:“父皇,您非遣刘伯温往浙江乎?岂不知浙江之情状?”
朱元璋轻咳一声,问道:“你何以知之?”
朱标笑道:“父皇,刘中丞之病,起得突兀,又闭门不见客,实有蹊跷。且前日父皇问及浙江灾情,料必有回禀之人,想来便是刘中丞。”
朱元璋摆手道:“瞒你不得,确是刘伯温去了浙江,那浙江灾情,亦着实愈发严重。”
朱标面露不解,问道:“送往江浙之赈灾粮,己颇为丰厚,何至于灾情反倒扩大?”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无非是被贪了,还能有何缘故!”
朱标问道:“那胡惟庸却言江浙灾情大好,莫非……”
朱元璋摇头道:“胡惟庸尚不敢于此等事欺瞒咱。料是那吏部侍郎从中作梗,且江浙官员恐多有涉事不洁者。”
朱标问道:“既如此,父皇为何不遣人往江浙整治贪腐,使百姓早复常业?”
朱元璋深知朱标仁厚,见不得百姓受苦。然惩治贪官,必当连根尽除,仅处一二人,实无大用。
“标儿莫急,既有来应天之江浙灾民,便可借此敲山震虎。”
朱元璋遂令朱标回东宫,诫之曰:“此事切勿声张。来日朝会,自有好戏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