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虽言语过激,然皆为读书人,陛下若贸然严惩,恐于陛下圣名有损。
以天下为怀,当以宽仁为本,若因一时之怒,处置过重,恐适得其反,还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所言,怒色渐消,终是强压怒火,暂按下惩处之念。
山东曲阜孔家,见朱元璋未对士林之举有所后续严惩,愈发倨傲。
及朱元璋邀其族人入仕,孔家推辞之态,较前更为决然。
朱元璋于宫中,召朱标前来,道:“标儿,曲阜孔家对咱邀其入仕,竟愈发决绝,且因咱未处置士林,便如此倨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朱标思索片刻,拱手道:“父皇,孔家传承久远,于士林颇具威望。儿臣以为,其或恃此自重。然父皇心怀天下,若以强硬手段,恐致士林震动。不如徐徐图之,以恩义化之,彰显父皇求贤若渴之心,或能改观。”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皱眉道:“但此等倨傲之态,长此以往,必成隐患。若不以儆效尤,恐天下效之。”
朱标忙道:“父皇所言极是,可寻一折中之法。既显父皇威严,亦不失怀柔之道,如此或能两全。”
朱元璋陷入沉思,缓缓道:“标儿之言,咱当细思。此事关乎朝廷与士林,不可不慎。”
孔家曾受元朝册封,面对大明,却态度冷淡,全无尊崇之意,此举令朱元璋颇感颜面无光。
若非治国理政需仰仗读书人,朱元璋早欲大开杀戒,以正纲纪、立天威。
朱标见状,进言于朱元璋道:“父皇,孔家于天下读书人中,声望甚隆。
若贸然动武,恐寒天下读书人心。
依儿臣之见,可先遣朝中德高望重之臣,携厚礼往曲阜,以尊崇之态,再邀孔家入朝,详陈父皇求贤若渴之意与大明宏图。
若孔家仍拒,彼时再以礼法相责,晓以大义,公布其拒明事元之过往,使天下皆知其非。
如此,既不失父皇仁德之名,亦能正纲纪,令其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