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未来国公结下善缘,诸多好处不言而喻,众人不禁暗自欣喜。
念及此层缘故,刘三吾诸门生纷纷返家,极力说动家族助力常遇春招募农户。甚至,他们自家亦拨出些许佃农,送往常遇春处。
常遇春忽忆起常孤雏曾言:“殷勤过甚,必有隐情。”然他一时实难参透此中缘由,念及粮食基地之事迫在眉睫,便也不再多费思量。
常遇春虽暂且搁置疑虑,却仍修书一封予常孤雏,于信中详询此事或存之陷阱。
身处辽东的常孤雏,接得常遇春书信。
阅罢,心下暗道:这刘三吾果是好一番算计。
不过,此事于他而言,倒也并非难以应对。
他思忖,若刘三吾之门生日后能奉公守法、勤于政务,自己拉他们一把,亦无不可;然若敢鱼肉百姓,行那盘剥之举,便绝不容情。
常孤雏旋即修书回复常遇春,信中言明:“父亲且安心处置粮食基地诸事。此乃关乎太子殿下政绩之要事,务必妥善为之。”
常遇春心中自是清楚,自己身为朱标未来岳丈,于情于理,此事都定要办得妥帖周详。
朱标亦收到常遇春之回信,知悉常遇春己顺利兴办粮食基地,心中不禁大喜。
然刘三吾之现身,更令朱标欣喜非常。刘三吾于士林之中,素负盛名,若能邀其出仕,那于拉拢士林一事,必定事半功倍。
朱标随即便将此事,如实禀明朱元璋。
朱元璋闻罢,即刻敕令拟诏,征辟刘三吾入朝出仕。
刘三吾并未推辞拒绝,心下思忖人不可不知好歹,自己己然年迈,不能因一己之念牵累门生,便欣然应诏。
朱元璋遂封刘三吾为东宫左春坊左赞善之职。
朱标时常亲往拜会刘三吾,执礼甚恭,尽显礼贤下士之风,如此行径,深获刘三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