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孤雏如此行径,即便本意或许为善,却好似首接向这股庞大势力叫板。
要知道,这股势力稍有异动,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如此一来,不但那新政难以顺利施行,弄不好还会滋生出各种祸事,搅得地方不得安宁,最终对大明江山的安稳造成威胁。
且这新政推行下去,依李善长所料,极有可能祸及勋贵!
须知勋贵于朝中地位尊崇,势力庞大,若因新政触动其利益,届时所引发之动荡,恐非朝堂所能轻易掌控。
李善长心中忧虑更甚,此事干系重大,不可不慎重对待。
常处孤弱之境的辽东边民之策,实乃举刃乱斫,不辨敌友!
君臣三人相谈良久,朱元璋乃令李善长先行离去,独留刘伯温于侧。
李善长离去后,朱元璋向刘伯温问道:“伯温啊,汝且言,此常孤雏之举措,当真不可推行耶?”
刘伯温拱手作揖,对曰:“此事可行,然行之,则大明恐生大乱。”
刘伯温知圣上欲以常孤雏之边民策,收士绅所控之地归为国有,以固中央集权。
然此计施行,谈何容易。
昔日天下纷争之际,士绅豪强皆作壁上观,如墙头之草,随风摇摆。
彼等虽无逐鹿天下之能,然兴风作浪之术,却丝毫不弱。
刘伯温心中不禁喟叹,此常孤雏非但乃世间罕有之良将,于政事之道竟亦造诣非凡!真乃惊世之奇才,仿若妖孽临世。
然刘伯温未敢首言常孤雏此举,终或牵累勋贵,乃至皇室。
话至此处,便不再多言。
朱元璋喟然叹曰:“此顽劣小子,着实擅于滋生事端!”
虽朱元璋所言,似在嗔怪常孤雏,然其嘴角笑意,却是难以抑制。
朱元璋向刘伯温发问:“伯温呐,汝且讲来,此子往昔只知在阵前冲锋陷阵,如今怎地竟豁然开窍,还懂得治理地方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