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两列道,有人进城无人出城。&E3¤Z???小/·]说*网¥: ???免^o2费2\阅?$读?#!
排了一刻钟左右,快轮到宋清绫了,她看到前面的每个人入城,都交了三两银子。
她前面的几个人是一家子,他们看到要交那么多,一家五口要交十五两银子,忍不住对收银子的官兵说道:
“官爷,半个月前,我们去青泽走亲戚离城时不是才交一两吗,怎么……”
那个男人的话还没说完,官兵收完手里那个人的钱,一个不耐烦的眼神扫向男人,带有压迫,并说道:“你们不进城按一人一两来交。
由于你们在这儿干站着,耽误了后面的人进城,扰乱秩序,交五两,交完快滚!”
男人听之,震惊不己,接受不了,“你们这就是在抢钱,还有没有王法了?”
官兵不跟他们说废话,扭头对身后的同伴说:“来人,这几人寻衅滋事,抓进大牢。”
眼见那些官兵真的过来,是要动真格的,男人的家人慌了,顾不得贵不贵,掏钱出来交给官兵。
后面的宋清绫眼神挺好,瞅见那家人多塞了五条金条出去。
拿到手之后,官兵满意地笑了笑,挥手让过来抓人的那些人回去,放那家人进去了。¢6`1/看?书,网* ,更~新¨最¨快·
队伍后面的人关注着前方的情况,他们得知进城费那么贵,有的手里钱不够,趁着还没轮到自己,赶紧溜之大吉,省得多花钱,被抓进大牢。
一下子跑走二十多个人,进城的人数锐减。
官兵看见了,仅仅冷笑一声,从明日开始,入城费将要上涨,他朝宋清绫伸手,“路引户籍,三两银子。”
她把东西交给他。
官兵接过去,看看路引,看看她,看到她穿的是前两年过时的旧款式,身上带的行囊皱巴巴,算不上什么好料子。
由此确定了宋清绫的身份是商队里排末等的。
每天来往石源县的商队很多,本县靠海,盛产海产品,青泽县的商人喜欢过来采购,再回去倒卖,赚个中间差价。
路引没问题,银钱也给了,官兵把路引还给她,放行。
宋清绫走进城门,庆幸自己还好够低调,那官兵就是个看人下菜碟的,排在她前面的那一家人富态难掩,一看就知道是有钱人,不搞他们搞谁。
入了城门是石源县一个叫青石镇的镇子。
她打算今天不赶路了,逛一逛,看看物价,买买东西。
通过跟路人打听,她得知了主街和集市的方位。?x/i?n.k?s·w+.?c?o·m\
这儿离集市比较近,先去集市。
步行两刻多钟,她来到集市附近,这是一条首行的街道,两旁设有摊位,有卖小玩意儿杂物的,有卖干货海鱼海带等海产品的,还有卖水的,但不多,只有几家。
人来人往,摩肩擦踵,热情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满满烟火气息。
有的在摊位前立着张木牌,标明价格。
像海产品干货之类的,最低的都要一百多文钱一斤。
水卖得也贵,有泥沙颜色微黄的,三十八文钱一桶。
没有泥沙颜色一点点黄的,八十文钱一桶。
市面上大多是三十八文钱一桶的品质,卖水的摊主都躲在阴凉处卖,不然一天下来,桶里的水都晒蒸发掉了。
想买水的人还不少,围着摊子看,有钱的首接掏钱买了,没钱的只能眼馋地望着。
宋清绫一路走走看看,看到有两个摊位在卖活鸡鸭的,每家仅有几只,只只比较瘦,要六十多文钱一斤,干旱下,人都不够水喝,吃不饱,养鸡鸭的成本是挺大的。
走了一截路,右手边方向有一个入口,上方有一牌匾,写着集市二字,里面的场地更宽广,人也多。
她走进去一家一家地看。
想着快要去海岛了,得多囤点物资,不然她心里不踏实。
囤的物资方面,包含了衣食住医用等诸多方面。
集市里有几家铺面,分别是铁匠铺,书肆,杂货铺,还有一家卖布匹成衣的店。
她去到杂货铺,问掌柜的有没有米面,遗憾的是没有,缺货,得等一段时间。
束州隆州相邻的几州正处于干旱期间,北方好不到哪里去,米面都是从南方运输过来的,路途遥远,哪怕是历尽周折运过来了,价格昂贵不说,有权有势的人家早就打通了关系,一旦有货,绝对是送到他们府上。
一时半会儿她怕是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