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而相关人员,自然对于这份论文的发送地址进行了追踪。
只是神奇的是,唯一能够确定的信息是,这篇论文是负熵研究院内部发送出来的,
再之外,就查不到更进一步的信息了。
而这条信息,就更让人疑惑了。
是011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
那研究出结果了,不干脆首接站出来?
不是011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难不成,研究所里还能够偷偷摸摸混进来一个人?
还是为了‘拯救人类’混进来?
最后,
对于这个疑问,
011研究所和上面的决定,就是放弃对这个‘熵’的身份的追查。
既然这位‘熵’如此保密自己的身份,
那就是的确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
那他们,就对这位不知道真实姓名的伟大研究者,保持一些尊重吧。
不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