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添上一小捧。
“张奶奶,您家孙子正长个儿,多带袋玉米面回去。”
她笑着把粮袋递过去,粗布袖口磨出了毛边。
张奶奶攥着粮袋的手首打颤。
这是她三年来第一次见到这么白净的小米。
突然有人喊起来:“王铁匠家的灶台塌了!”
赵红雷丢下手里的活计就往那边跑。
路过豆腐坊时,看见掌柜的正往战士们手里塞热豆浆。
“拿着拿着,”掌柜的红着眼圈,“你们修屋分粮,连口热水都没喝俺家的。”
战士们推不过,只好接过来,却在离开时悄悄放下了几枚铜板。
日头偏西时,王老汉家的屋顶己经苫好了新草,窗棂上糊着雪白的皮纸。
赵红雷蹲在门槛上帮老汉削木楔,突然听见院里传来啜泣声。
张奶奶正抱着那袋玉米面,摸着墙上“抗日救国”的标语掉眼泪:“俺们以前见了兵就躲,哪想过……哪想过有兵给咱修屋分粮啊。”
这时巷口传来锣鼓声,原来是乡亲们自发把孩子送来参加八路军了。
“二柱,把娘给你缝的鞋垫带上!”人群里突然响起尖利的哭喊。
王大娘拽着二柱的胳膊往包袱里塞东西,最后把绣着“平安”的红绸塞进他贴胸的口袋。
“到了部队听指挥,别学你爹当年那么犟……”
穿碎花袄的姑娘们围成圈,把绣着五角星的荷包往新兵手里塞。
梳双辫的小妹踮着脚,把攒了三个月的铜板塞进后生的裤兜:“大年,打回鬼子回来娶我。”
说完,踮起脚跟,紧紧抱住眼前这个小伙子。
“都让让!老陈家的来了!”
人群突然分开条道。
陈奶奶拄着拐杖,身后跟着三个穿新军装的孙子,最大的不过二十,最小的才十五。
她对着八路军战士鞠躬:“八路军同志,俺把三个娃都交给你们了!”
听着铜锣响,新兵队伍要去军营了,她突然变了调,带着哭腔的节奏里,混着叮咛声:“别惦记家,多杀鬼子!”
后生们背着枪往城外走,把锣鼓声、哭喊声都远远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