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秦良玉接过奏疏,简单看过之后,对于朱慈烺的决策也是有些惊讶。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询问了一下是否要进行烧荒和捣巢,没想到居然就整出了这么一个大的行动。
五万骑兵出动,这得是多么大的阵仗啊。
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有人能带路,直接就可以荡平大半个草原了。
虽然这样想着,但秦良玉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按照奏疏中所交代的事情严格执行了起来。
她深知军令如山,既然太子已经做出了决策,她就必须要全力配合。
紧接着,她直接派遣人手去向阿布奈传达信息,一同送去的还有朱慈烺的一封密信。
如今这个时候,大明和察哈尔部的往来贸易还是十分频繁的。
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宣府进行交易。
那些蒙古人赶着成群的牛羊,浩浩荡荡地来到宣府的集市上售卖,然后购买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回草原上。
为了保证贸易可以顺利进行,阿布奈甚至专门派人在宣府住了下来,主管贸易一事。
也是因此,大明才能在短时间内就联系到阿布奈的人。
没过多久,几匹快马便出了宣府,然后直奔草原而去。
一天之后,一处简单的营地中。
四周都是蒙古骑兵,他们身着皮甲,手持弯刀,警惕地巡逻着。
最中间一处帐篷之内,阿布奈正一脸阴沉地坐在那里。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面前的几名部下正在向他汇报着最近一段时间的收获。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阿布奈不断的掠夺周边的部落,想要得到足够的物资过冬。
但其实效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
一来是那些部落之前也被建奴劫掠过,本身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物资了。
二来是大家都是游牧民族,都知道打不过就跑的道理,所以周边的那些部落跑得都很快。
又因为部落不同,所以逃跑的地方和方向也都有所不同,导致阿布奈一时间也拿他们没办法。
更为不巧的是,他之前还接触了一个比较大的部落,也就是叶尔羌汗国。
这个部落的兵力和他不相上下,双方打了好几场,阿布奈虽然指挥着自己的骑兵奋力拼杀,但也没占到多少便宜,只能悻悻而返。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局势实在是太严峻了。
在阿布奈看来,今年这个寒冬,可能会死好几千人甚至几万人。
他心中充满了忧虑,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就在阿布奈眉头紧锁,一筹莫展的境地之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且沉重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风霜的大汉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他一进营帐便单膝跪地,高声报道:
“大汗,宣府那边来人了,说是宣府总兵秦良玉送来了密信,要亲手交给大汗您!”
什么?
阿布奈听到这话,原本就紧皱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中满是疑惑与不安。
他实在想不明白,秦良玉为何会突然给他写信?
要知道他们之间虽然一直有着贸易往来,但关系也不过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并无深交。
难道是贸易方面出了什么严重的岔子?
倘若真是如此,那可就麻烦大了,如今他们察哈尔部在诸多方面都还依赖着与大明的贸易,一旦贸易受阻,部落的生存都可能面临危机。想到这里,阿布奈心中一阵慌乱。
但他毕竟是蒙古大汗,很快便强自镇定下来,沉声道:
“让他进来。”
话音刚落,一个蒙古人便低着头,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阿布奈对这个蒙古人有些印象,此人正是他派去在宣府负责贸易交易的一个蒙古官员。
随即阿布奈也不等对方跪下,便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
“快说,宣府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秦良玉会突然让你送信来?”
那蒙古人不敢有丝毫隐瞒,连忙回道:
“大汗,宣府那边目前一切正常,贸易往来也如往常一般顺利,只是就在昨天,宣府总兵秦良玉突然找到了臣,说是有两封极为重要的书信要小人务必亲手交给大汗您。”
“还说这两封书信射击到察哈尔部的生死,臣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