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左传?昭公七年》:“大夫臣士,士臣阜。”杨伯峻注引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士则卫士之长。”
农,亦称“农人”、“农民”、“农夫”等等,包括自耕农、佃农和雇农。
中国封建时代主要的生产者,中国历史上受压迫受剥削的基本阶级,春秋时隶属于封建领主,其地位和奴隶差不多,战国始受地主统治。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宋朝之前以劳役地租为主,之后则是以出租田地榨取实物地租为主。
《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毛传:“尊者食新,农夫食陈。”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汉书?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晦,百晦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