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二月二龙抬头(3)
杨叶顿了顿,接着说道:“这几年村子里不是一直在发展旅游吗?老村长他们应该是想把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重新搞起来,吸引更多游客过来玩。??÷鸿!_特#小?`说{2网?-| {1首>|发?,”
“原来是这样啊!”杨伸恍然大悟,随即又兴奋地搓了搓手,“我还从来没见过二月二龙抬头的庆祝活动呢!明天可真是赶巧了,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叶子,你快跟我们说说,二月二都有哪些习俗?”
杨叶喝了口茶水,给杨叶、赵清影、庄晓婉他们讲解起来——
剃龙头:在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理发,大人理发被称为“剃龙头”,寓意着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鸿运当头。
吃龙食:各种食物都会以“龙”为名,如吃春饼称为“吃龙鳞”,吃面条称为“吃龙须”,吃饺子称为“吃龙耳”等,这些都是为了祈求好运和丰收。
舞龙:通过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这是全国性的民俗文化活动4。
放龙灯:在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人们会制作小船并插上蜡烛或放上小油碗,放入河中或湖泊中,以此照亮“龙”的路,许下心愿祈福。
采龙气:在二月二这天早上卯时(5点至7点),朝着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寓意着新的一年吸进满满的福气。!2,y,u,e¨d\u..-c.o?m!
“叶子,是不是这些习俗都要搞呀?”赵清影明亮的双眸中充满了好奇,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也不是全部都有的。”杨叶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也就剃龙头、吃龙食还有些保留,其他的都没有怎么搞过了。”
“其他的习俗都没有了吗?”赵清影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嗯,像舞龙、放龙灯这些,现在很少有人会搞了。”杨叶解释道,“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很忙,这些传统习俗也就渐渐淡化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赵清影感叹道,她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觉得这些习俗很有意义。
“是啊,这些传统习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好好传承下去。”杨叶也深有同感。
“你们聊什么呢?”这时,杨老太太午休起来了,从院子里出来,见他们聊的正欢便问道。
“奶奶,我们在聊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呢!”赵清影笑着说道。
杨叶将二月二龙抬头在村子里的习俗说了一下。
“是呀,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了。”杨老太太沉溺往昔似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w^a~n!g`l′i\s.o′n¢g\.+c·o^m·
“婶,您小的时候,在二月二放过龙灯吗?”赵清影问道,她对放龙灯很感兴趣。
“放过,当然放过。”杨老太太慈祥地笑了笑,回忆道,“那时候,每到二月二,村里的孩子们都会自己动手做龙灯,然后到河边去放,可热闹了!”
“真的吗?那您教我做龙灯吧!”赵清影拉着杨老太太的手,撒娇道。
“好好,很简单的。吃了晚饭,我就教你们做龙灯。”杨老太太慈爱地笑了,四处看了看,没有看到嘟嘟,“嘟嘟呢?”
“嘟嘟和子涵去山谷果园那里草坪看牛羊马了。”杨叶笑了笑。
“我说呢,院子里只有汤团和月饼、小毛球和小球球这些小家伙了。”杨老太太笑了。
……
“叶子,你说李井泉、武夫、武兵、刘文武那些家伙,会不会今天就过来呀?”杨伸的目光扫过水库那边那些悠闲垂钓的游客,带着几分探询的语气问道。
杨叶沉吟了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李井泉那张笑呵呵的脸,以及每次来访都恨不得将整个厨房搬空的“壮举”,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笑。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打断了。
“嗡嗡嗡……”
手机铃声在石桌上震动,打破了院落的宁静。杨叶拿起手机,只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上便泛起了一丝无奈的苦笑。
“怎么了?谁的电话?”杨伸见状,好奇地问道,目光落在杨叶手中的手机上,试图辨认出是谁的来电。
“还能有谁,说曹操,曹操就到。”杨叶苦笑着摇了摇头,将手机递到杨伸面前晃了晃,示意他自己看。
“还真是说曹操到,曹操就到了,这也太巧了吧!哈哈!”杨伸看到来电显示,忍不住笑出了声,语气中充满了惊讶和戏谑。
“可不是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