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爷要出京
“王爷就不要推脱了,”太傅张弦双手交握在身前,老神在在的说道:“咱们在这里争执不休总也没个结果,不如就让王爷亲自替我们去岭南走一遭,看看岭南到底是什么景况。~s,h!u·b`x!s`.?c.o-m?”
“要我说,既然去都去了,可不能光看灾情大小,顺带看看南疆蛮夷对我大周的威胁到了何等地步。”
“是啊,岭南军需开支一年比一年少,若蛮夷对我边疆无犯一切好说,就怕他们死性不改,还要觊觎我中原领土。若真是如此,看来军需也不得缩减,兵马更不能裁撤!”
这群人自顾自的商议起来,全然不顾誉王还没答应。
最后还是文昌侯站出来替誉王说了句公道话:“诸位,王爷坐镇审刑司,哪有功夫往岭南跑啊。”
许国公笑道:“审刑司的第一要务不就是肃清朝中叛贼吗?王爷常年和各国细作打交道,本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太傅也附和:“没错,不让王爷去,难道要让我们这把老骨头去吗?这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的,出门说不定还得带上棺材!”
“太傅,”薛百岭又道:“朝中年轻后生多的是啊,需要下官引荐一二吗?”
“你可别引荐!你之前引荐的那个孙耀庭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提起孙耀庭,薛百岭的脸色又变的难看起来。+h.o/n\g+t-e~o¨w^d?.~c~o^m¢
“好吧,既然太傅极力举荐誉王殿下,那殿下就不要推辞了。”
誉王向他看去,忍不住想为文昌侯演的戏叫声好。
薛百岭明明盼着他出京,盼他出京再给他下杀手的机会,但还是走了一遍阻挠的流程,堪称敬业。
“既然诸位都这么说了,那本王便走一遭吧。”
誉王行至御案前,单膝向皇帝下跪,请去岭南。
一国之君听他们吵了半天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只要没动国库,什么结果他都是支持的。
如此,欣然准许。
众人从御书房出来的时候分作了三拨,一拨跟着太傅张弦,一拨跟着文昌侯薛百岭。
这第三拨只有誉王一人,他身高腿长步子大,走起路来比所有人都快一些。
殊不知他走在前头,身影尽数落在身后那两拨人马的眼中。
张弦颇为欣赏的赞叹:“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些胆量的。”
许国公小声问:“是他主动要去岭南的?”
“不然呢?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去管岭南的烂摊子?”
许国公语塞,岭南虽是他的亲家,但在他们看来的确是烂摊子。°$完:?¢本×神3¥}站¨|! $已¢发~,£布3>=最[?新#章÷?节?
岭南王和世子各自为政,甚至他们这次精选了人手去帮助他们治理蝗灾,但因为岭南内乱导致指令无法第一时间下达,就算下达也不能达成共识,致使这蝗灾治了跟没治一样!
若非誉王说他想出京,他们也不必跟文昌侯起这场争执。
而此时,文昌侯目送誉王的身影拐进永巷,神色凝重。
大理寺少卿葛青松有些不放心的说道:“属下怀疑,誉王此次出京应该不止是去岭南,莫不是矿山案,他又发现了新的证据?”
文昌侯摇头:“当年那场大火全都毁了,要想找证据,哪那么容易啊,他倒是有耐心。”
“是啊,这么多年了,也不知为什么王爷总是拿着这个案子不放。”
“哼,”文昌侯嗤笑一声道:“年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还是要有的,这一点倒有些像他父亲。”
葛青松摇头:“就是我大理寺每年也总要积压一些审理不了的卷宗,王爷也太较真了,不过侯爷,您知道矿山案的细枝末节吗?”
“我哪知道……”文昌侯喃喃:“多少年的旧事了……”
他又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听说誉王最近抓了一批从镇北关回来的商队?”
葛青松叹道:“别提了,大水冲了龙王庙,抓的还是誉王府的商队!说是商队可能涉嫌通敌,还在查呢!”
“这么严重?那你们大理寺可不能坐视不管啊,总不能什么辛苦事都让审刑司来做吧?”
葛青松一听这话就全明白了,知道文昌侯也想让他套套商队的话,忙不迭的应下,表示回去就办!
葛青松办事迅速,行事周全,果然当天下午就带着大理寺的几个听记去了审刑司。
明面上他是来例行询问商队通敌一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