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很低的方式不断地将能源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末日战争对基础设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将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建造的星罗棋布的各种网络——公路、油管、航线、光缆、电网等等摧毁了至少七、八成,越是繁荣的大城市越是精准打击目标。仅仅只有通讯网络,因为技术迭代至引力波传输,由卫星作为收发主体,从而躲过了核战争,这也是全世界人类唯一没有中断的联系。
很多地方的能源采集或生产设施虽然尚且完好,但缺少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也有一些地方不需要特别维护仍在持续地产出,却无法能源运送出去,而这些能够躲过核打击的地方,恰恰都在偏远地区,远水解不了近渴,每一个稍成规模的人类社区,几乎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困境,尤其是大城市。
所以,桥接产地和用户的电贩子便应运而生,很多大型企业也在做这样的生意,只是他们资本雄厚,有能力重新开始生产和加工能源,或者重建输送通道,但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这样的投入自然只有桥接大城市才可能有好的投资回报。而那些小的人类聚集地,只能靠朝鲁这样的电贩子反反复复地运输。
“起源号”基地因为拥有一座至今仍在完好运行的核能发电厂,所以光靠卖电就赚得盆满钵满,而发电厂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拍摄和首播的,所以陆澜起说自己好奇,也是真的。
这座核电厂,说是为了“起源号”建造的也不为过,它不仅要供应建造这艘空天飞船的全部能源,还为日常的科研工作、往来运输的飞行器、数万名科研工作者的起居生活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在“起源号”停工后,这座发电厂并没有完全关停,只留下几个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当时的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大大提高了铀燃料的富集度,使得燃烧利用率增加了近60倍,反应堆只需要几年更换一次燃料,定期检修,维护成本并不高,联合国寄希望于有一天这个项目能够重启,如果关停,再次启动的经济代价反而很高。
末日战争后,人类重返地面,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类中刚好有核电站的工程师,他花了两年时间搜集到了足够的资源,重启了核电站,但他没过多久就因为核辐射去世了,那个时候人们对地表辐射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死了很多人,反而是改造人大多活了下来,逐步将这里占领。
这座核电站,俨然是一座金山。
“基地里都是通了电的,还有好几个能源站供市民加油、加气、加电,但是想要买到最便宜的电,就要来这里。”朝鲁指了指远处那座灰色尘雾中的建筑,“发电厂在那里,大公司有专门的输电线路,我们则来这里。”他的手指又移动到近前的一栋三层挑高的仓库,“比个人和家庭购电量大,但又比大城市、大公司少,这个地方是专门为我们这些人准备的。”
“很合理。”陆澜起赞许道,“基地的管理者脑子很灵活啊。”
“不仅仅是灵活,我觉得也是一种……善良吧。”朝鲁说,“一开始,联合政府来谈判的时候,要求基地关闭小批量购电的窗口,因为联合政府希望能逼迫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无数中小型社区都汇聚到大城市,所以基本上垄断了能源、基建、医疗等重要的资源。但基地没同意,因为这里本身也是一个非公民社区,如果控制电的出口,就是帮联合政府打压别的非公民社区,很多人,哪怕日子苦一些,也还是想要自由。”
陆澜起点点头:“桃源村就是这样的,我们的用电成本也很高,尤其还有田亩要灌溉。”
“所以吧,这个地方,有的时候感觉特别不像人类世界,有的时候还怪有人情味儿的。”朝鲁哈哈笑了两下,“走吧,进去看看。”
仓库的来来往往的全是人,几乎每个人身边都跟着一个、甚至几个自驱蓄电装置,朝鲁的这一款像个大号行李箱,一次性可以储存约1兆瓦时(Mwh)的电,这是他能买得起的性价比最高的蓄电池,他说自己也曾考虑过要不要换一个更大功率的,但最后因为投入成本过高而放弃了。
“像我们这种来‘批发’的,购电价格比外面那些能源站便宜不少。”
“那些小型社区的人,也可以自己来买电吧。”
“当然可以,但是他们来回的差旅成本很高,而且不熟悉这里的规矩,也没有认识的人,让你排队排个两三天都很正常,因为这里的输电线有限,一台蓄电池就要充好久。”朝鲁低声对陆澜起说,“外地人来购电,全流程基本上只能跟智能机器人对接,但我们在这里待得久,跟工作人员都混熟了,可以插队,可以把飞行器停在他们的停机场免费充电,关系好的,同样的钱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