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听罢,缓缓放下茶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辰溪啊,这可是大好事!要是能把各类畜禽的饲料都研发出来,咱李家庄在周边村子里可就立了大功,以后大伙的日子说不定都能跟着富裕起来。,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
你有啥计划,尽管说,村里必定全力支持你。”
李辰溪连忙应道:“老支书,我打算先把村里懂养殖的乡亲们组织起来开个会,把大伙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汇总整理一下。
随后我再去周边的养殖场取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配制饲料的。
咱不能闭门造车,得吸收各方的长处。”
村支书站起身来,走过去轻轻拍了拍李辰溪的肩膀,和蔼地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需要啥资源,你尽管开口,村里别的不敢说,乡亲们的支持那肯定是有的。”
在村支书的大力支持下,李辰溪迅速行动起来。
他在村里的大晒场上支起了几张桌子,摆上了几条长凳,一场别开生面的村内养殖经验交流会就此展开。
阳光洒在大晒场上,村里的养殖好手们陆陆续续到来。
李志明,一位年过半百的养殖达人,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脚蹬一双沾满泥土的解放鞋,大踏步地走进了会场。
还有年轻些的张大力,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一边走一边和身边的人讨论着。
众人围坐一处,晒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李辰溪站在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叔伯、兄弟姐妹们,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一起琢磨琢磨研发新型饲料的事儿。
咱村里的养殖一直是个顶梁柱产业,要是能有好饲料,那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大家都敞开了说,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都讲讲。”
李志明率先发言,他用那粗糙的大手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辰溪啊,我养了这么多年牲口,啥习性没摸透啊。
就说这不同牲畜,对饲料的需求那可差老鼻子远了。
猪就爱吃那些含淀粉高的作物,像玉米啥的,吃了长膘快。
牛呢,就得喂营养丰富的牧草,这样产奶多、力气大。?z¨x?s^w\8_./c_o.m-
驴又不一样,得补些精料,不然拉不动车。
但要把这些都做成标准化的饲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还得好好钻研钻研。”
其他村民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一位头发斑白的大叔,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咱村里常见的那些农作物,像红薯、大豆啥的,能不能拿来当饲料原料啊?我觉得这些东西要是利用好了,说不定能行。
”旁边一位年轻的媳妇也跟着说道:“我看养殖的书里有些配方,咱能不能参考参考,再结合咱村里的实际情况改改?”
李辰溪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用一支快没墨水的圆珠笔,将众人的建议一条一条仔细地记录下来。
阳光越来越烈,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在笔记本上,但他浑然不觉,依旧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
交流会结束后,李辰溪决定先从猪饲料入手进行研发。
他回到自己那简陋的小院,坐在那张摇摇晃晃的书桌前,将笔记本摊开,结合村民们的建议与自己这些天的思考,开始仔细琢磨起来。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列出了一版初步的配方。
配方里有豆粕,他想着豆粕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与优质蛋白,让猪长得壮实;
还有麸皮,这玩意儿能促进猪的消化,让猪吃得香、吸收好;
另外,他还添加了若干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这些可都是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东西。
有了配方,说干就干。
李辰溪叫上几位热心的村民,来到村里那间存放农具的仓库,这里如今被临时改造成了简易的饲料制作车间。
他们按照配方比例,将豆粕、麸皮等原料一一称好,堆放在一旁。
接着,启动那台从村里废弃工厂淘来的老旧粉碎机,准备将原料粉碎后再进行搅拌。
然而,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那台老旧的粉碎机仿佛一位年迈的老人,发出“嘎吱嘎吱”的抗议声,没工作一会儿就开始卡顿。
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