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也不好再拒绝,只好去找王村长。
王村长听了他们的来意后,严肃地对李国华说:“国华,你可要想清楚了,公证过后,可就不能反悔了!”
李国华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村长,我知道,你快点儿吧,我还等着去建国叔家吃饭呢!”
王村长见此情形,也不再多说什么,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内容,然后让李国华和王建国两人签上名字,并且按上手指印。
很快,约定的招聘时间就到了。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饲料厂门口就已经挤满了人。
王国伟和林国怀作为这次招聘会的负责人,早早地就来到了现场。
看着眼前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既为大家的热情感到欣慰,又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招聘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前来应聘的人们把饲料厂的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很多人天还没亮就从家里出发,步行了好几里路赶来,就怕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人群中,有的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有的人鞋子上还沾着泥土,那是匆忙赶路留下的痕迹。
大家都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渴望。
一开始,人们还比较有序地排着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来越长,人群也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一些沉不住气的人,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心里便动起了插队的念头,想着能早点轮到自己。/w?o!s!h!u·c*h_e?n~g,.·c!o*m¨
有一个穿着黑色粗布短衫的年轻人,眼神中透着狡黠。
他趁着周围人不注意,猫着腰,眼睛滴溜溜地乱转,像个做贼似的从队伍末尾偷偷往前挤。
每挤过一个人,他就在心里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离这份工作又近了一步。
然而,他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公社工作人员的眼睛。
一位身材魁梧、面容严肃的工作人员早就注意到了他的行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大声呵斥道:“你!搞什么名堂?插队是吧?赶紧给我回到队伍末尾去!”
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声吓得一哆嗦,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眼神也变得慌乱起来。
他刚想开口狡辩,可是看到工作人员那严厉的目光,只好灰溜溜地回到队伍末尾。
这个年轻人刚归位,又有几个心急的人蠢蠢欲动起来。
他们凑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着:“这么多人,这要排到什么时候啊,咱们也插队吧。”
说着,几个人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朝着队伍前面挤去。
一时间,队伍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后面的人纷纷抱怨起来。
门头村的李大叔扯着嗓子喊道:“别插队啊,大家都在排队呢!谁不是大老远赶来的,都不容易,要公平竞争啊!”
旁边的王大爷也附和道:“就是啊,谁都不容易,可不能坏了规矩。”
王国伟与林国怀赶忙上前着手维持秩序。
王国伟扯着嗓子高喊:“都安静下来!必须严格遵循秩序,绝不允许插队行为!若有再敢插队的,直接取消其应聘资格,绝不留情!”
林国怀也在一旁好言相劝:“各位别心急,只要自身条件达标,都有参与应聘的机会。
插队这种行为既不公正,还会拖慢整个招聘的进度,得不偿失啊。”
在两人的一番劝说与严厉警告下,那些原本企图插队的人,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好放弃,乖乖地回到队伍之中。
此时的招聘现场,人员构成颇为复杂,既有周边村落的朴实村民,也不乏从四九城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大多在城市中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状态极不稳定。
听闻公社饲料厂此次招工的消息,他们觉得这或许是改变自己艰难处境的一个绝佳契机,于是纷纷踊跃前来。
这些年轻人衣着相对朴素,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城市生活所赋予的精明与干练。
他们在人群中积极打听招聘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流程,还时不时与周围的村民交流彼此的想法。
人群中,有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名叫李华。
他来自四九城的一个普通家庭,长期以来一直在城里做些零散活儿,收入微薄且极不稳定。
此次得知饲料厂招工,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