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安。
李辰溪偷偷瞥了眼身旁的王教授,发现他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便轻声调侃道:“王教授,我还从没见您这么紧张过呢!平时做实验的时候,您可是镇定自若得很!”
王教授苦笑着擦了擦汗:“这能一样吗?这次考察关系重大,我能不紧张吗?万一出了点差错……”话没说完,就被车辆的轰鸣声打断。
考察团领队程元国率先走下车,他身材高大,眼神犀利,透着一股学者的威严。
老支书快步迎上去,热情地说道:“同志们,这一路舟车劳顿,先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
程元国摆了摆手,目光坚定地望向实验田的方向:“不用了,时间不等人。
我们先去看看实验田,早点开始考察。”
说着,便带领团队朝着实验田走去。
一到田边,土壤专家李教授立刻蹲下身子,动作娴熟地拿出采样工具。
他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小捧土壤,放在手心仔细观察。
“颜色呈深褐色,质地看起来比较疏松。”
他一边观察,一边对着身旁的助手说道,随后又将土壤凑近鼻尖轻嗅,“腐殖质的味道挺明显,肥力应该不错,但酸碱度还得回实验室用仪器精确检测。”
说着,便将土壤样本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认真标注好采集位置。
另一边,麦穗检测小组也迅速投入工作。
他们拿着特制的测量尺,穿梭在麦田间,仔细测量着每一株麦穗的长度。
小张为了测量一株长在田埂边的特殊麦穗,小心翼翼地探出身子,脚下一滑,差点摔进泥坑。
旁边的同事忍不住笑出了声,小张却毫不在意,反而兴奋地喊道:“你们看!这株麦穗比普通小麦长了快三分之一!说不定高产的秘密就在这儿!”
完成基础的数据采集后,考察团队在田边临时搭建了一个休息处,将李辰溪和王教授请了过来。
团队负责人赵博士推了推金丝眼镜,翻开笔记本,认真说道:
“李同志、王教授,请你们详细讲讲整个实验过程,从最开始发现科研笔记,到中间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越详细越好。”
李辰溪和王教授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李辰溪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那段充满艰辛与惊喜的历程。
当他说到在旧书店偶然发现珍贵的科研笔记时,考察团队的成员们都听得入神,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当听到实验初期缺工具、少肥料,只能四处求人、东拼西凑时,李教授感同身受地叹了口气,问道:
“李同志,你还记得那家书店的具体位置吗?说不定还能找到其他有用的资料。”
“记得!就在县城老街,要是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带您去。”李辰溪毫不犹豫地回答。
李教授连忙道谢:“那就太感谢了!这说不定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程元国当即做出安排:“那就辛苦李同志陪李教授走一趟,大家分头行动,提高效率。”
目送两人离开后,程元国又和王教授开始讨论起技术问题。
众人围坐在一起,围绕着肥料配比、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有人提出新的想法,有人拿出以往的案例进行分析,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然而,在这热烈的氛围中,考察团成员赵强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坐在角落,眼神中满是不屑。
看着王教授被众人簇拥,成为焦点,他的心里像打翻了醋坛子,嫉妒之火越烧越旺。
当王教授正兴致勃勃地讲述实验中的技术创新时,赵强突然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说得倒是头头是道,可谁知道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说不定就是为了博眼球,故意夸大其词罢了。”
这话一出,原本热烈的讨论瞬间陷入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纷纷将不满的目光投向赵强。
王教授的脸色涨得通红,嘴唇微微颤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程元国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正要开口斥责,赵强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还挑衅地扬了扬下巴,仿佛在为自己的“敢言”感到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