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芎藭穹窿记》(下卷)

《芎藭穹窿记》(下卷)

阿穹在石头上又添了几笔:“芎草,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3??看:书??屋<\<小:¥说>?;网??£ _?首|发?.”月光照在石头上,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像一颗颗种子,等着生根发芽。

第七回 寒凝血瘀阻经水 芎藭温通解妇愁

冬雪覆盖了风峪,天地一片苍茫。“冬藏”之时,人体气血收敛,若寒邪侵袭,最易凝滞血脉,尤其是妇人,多有“经水不调”之苦。

村西的阿秀,年方十八,自去年冬天受了寒,月经便变得紊乱,或数月一行,或行而量少,色暗如墨,每次来都小腹冷痛,疼得蜷缩在床上,盖三床被子都觉得冷。巫祝用了不少驱寒的草药,都不见效。阿秀的母亲找到阿穹,哭着说:“再这样下去,怕是嫁不出去了……”

阿穹看阿秀的舌苔,白滑而润;摸她小腹,冰凉坚硬;问她平日,说是“怕冷,手脚常年冰凉”。她想起游方医者说的“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阿秀的病,是“寒凝血瘀,阻滞胞宫”,芎草辛温,能散寒活血,正好对症。

她取来三年陈的芎草根茎——陈芎性更温和,活血而不峻猛;又抓了艾叶、生姜、红糖,与芎草同煮。艾叶能温经散寒,生姜助其驱寒,红糖甘温补血。药汤煮出来,红亮黏稠,辛香中带着甜暖,像冬日里的炭火。

阿穹让阿秀每日早晚各喝一碗,喝前用热水袋温敷小腹。第一月,阿秀的月经没来,但小腹冷痛轻了;第二月,月经来了,量虽少,但颜色亮了些;第三个月,月经如期而至,量渐多,疼痛也几乎消失了,阿秀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能跟着母亲纺线了。

阿秀的母亲给阿穹送来一块兽皮,感激道:“阿穹,你这药比什么都管用,阿秀现在手脚都暖和了。”阿穹笑着说:“不是我管用,是芎草懂妇人的苦。妇人以血为本,血要暖,要活,就像这冬天的土地,得有阳光照着,才能解冻,才能春耕。芎草就是给血送阳光的。”

此后,风峪的妇人,凡有经痛、闭经,都来找阿穹,她根据情况加减:气血虚的,加黄芪、当归;肝郁的,加香附、柴胡。芎草在她手里,像一位贴心的使者,总能找到瘀阻的症结,温柔地将其化解。

冬日的夜晚,阿穹守着炭火,翻看那卷《神农本草经》残简。虽然看不懂字,但她能感觉到,这上面一定也写着芎草的好。她将芎草的根茎埋在土里,等着来年春天,它们能发出新的嫩芽——草木有轮回,药效也在轮回中沉淀。

第八回 芎藭声名传四海 典籍印证古今同

春去秋来,转眼五年过去。阿穹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女子,医术也愈发精湛,风峪的头风病几乎绝迹,芎草的名声,顺着昆仑山脉,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有位来自中原的医者,听闻风峪有奇草能治百病,特意跋涉而来。他见到阿穹,递上一卷书,正是《神农本草经》的全本。当他指着“芎藭,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时,阿穹看着那些字,虽然不认识,却从医者的解释中,认出了自己多年摸索的芎草功效:“中风入脑头痛”,不就是风峪的头风?“金疮”,不就是跌打瘀血?“妇人血闭”,不就是阿秀的病?

“原来,它的名字叫芎藭!”阿穹恍然大悟,“我们叫它芎草,和这‘芎藭’,竟是一个意思!”医者感叹:“是啊,古人早已识得它的好,只是这名字和用法,在民间口耳相传,渐渐变了模样,却从未失传。你在风峪做的,正是古人做过的事,用实践印证着典籍,用口传延续着智慧。”

医者在风峪住了三月,将阿穹用芎藭的经验一一记录,包括春用叶治头风初起,夏用茎配苍术治暑湿头痛,秋用根配桃仁治瘀血,冬用陈芎配艾叶治妇人经闭,这些都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一脉相承,又多了几分因地制宜的灵活。

临走时,医者对阿穹说:“芎藭的根茎,状如穹窿,上应天之穹,下合地之隆,中补人之气血,这便是‘天人合一’的妙处。你守护它,也是在守护这份天地的馈赠。”阿穹似懂非懂,却将医者的话刻在了心里。

数年后,阿穹成了风峪的“药婆”,她将芎藭的种植、采收、炮制、配伍之法,编成歌谣教给族人:“芎藭芎藭,穹窿其形,辛温上行,专治头风;陈者活血,新者祛风,配归治瘀,配艾调经……”歌谣在风峪的风中回荡,一年又一年。

又过了千年,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时,查阅古籍,寻访民间,终于在一本西域的残卷中,看到了关于“风峪芎藭”的记载,与他所见的川芎核对,形态、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