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为,疾病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中医继承这一思想,将疾病视为“失和”而非“外敌入侵”,治疗核心是“调和”而非“对抗”。
- 例如,外感热病(如感冒),中医不认为是“病毒攻击”,而视为“人体阳气与自然外邪(风寒暑湿燥火)斗争失衡”,治疗需“助阳气、祛邪外出”(如风寒感冒用麻黄汤发汗,使邪随汗出,回归“人与自然的平衡”);
- 内伤杂病(如脾胃虚弱),则被视为“人体脾胃之气与自然饮食规律(如暴饮暴食、违背三餐时序)失衡”,治疗需“调理脾胃,恢复与饮食自然节律的协调”(如用山药、莲子等“顺应脾胃本性”的药食)。
总结
道家“天人合一”理念为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人与自然人我不二”的认知框架,使其从理论(天人相应)、诊疗(因时因地因人)到养生(顺应自然)均贯穿“整体、平衡、顺应”的逻辑,区别于西方医学“微观分析、对抗治疗”的路径,成为中医“生态医学”“整体医学”特质的核心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