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_发*布\嶵¨鑫·漳_结+
你一朵,我一簇,石缝里长出幸福路,
取之有度心要善,龙宫的恩情记不住?”
歌谣声里,孩子们会把自己种的小石斛苗,送给村里的老人,老人接过苗,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好孩子,这苗就像你们,要好好长啊。”
第九回 郎中巧配龙宫方,石斛美名扬四海
华神医的徒弟李郎中,在《水乡药录》的基础上,又研制出多种石斛药方。他发现,石斛和不同的药材搭配,能治不同的病:
,!
配知母、黄柏,能清“虚火”,治口干舌燥;
配山药、莲子,能补“脾胃”,治消化不良;
配菊花、枸杞,能明“肝目”,治眼干目涩;
最妙的是“龙宫延寿酒”——用三年生石斛茎,加东海的海参、南海的枸杞,泡在米酒里,埋在桂花树下,一年后取出,酒液呈琥珀色,饮之能“补而不燥,润而不寒”。
有个北方来的商人,得了“顽咳”,咳了三年,求医无数都没用。喝了李郎中的“石斛止咳汤”,半个月就好了。他回去后,逢人就说:“南方水乡的龙宫仙草,比仙丹还灵!”于是,北方的药商也开始来水乡收购石斛,他们用马车拉着丝绸、粮食来换,水乡的码头,每天都能看到装石斛的船,帆上画着仙草的图案,像一片绿色的云。
李郎中还把石斛的种植方法传到了外地。他教山区的人:“找朝南的石崖,石缝里填腐叶和青石屑,浇水只能用山泉水,像伺候客人一样伺候它。”教平原的人:“用青石砌成高台,仿石崖的环境,它才肯长。”渐渐地,南方各省都种上了石斛,但人们总说:“还是水乡的石斛最地道,因为它喝的是带龙宫味儿的水。”
第十回 龙女托梦传新法,仙草永续人间春
又过了十年,阿福老了,躺在床上,眼睛看不清东西。他的曾孙阿明,每天用石斛煮水给爷爷喝,可阿福的视力还是越来越差。
一天夜里,阿福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穿着绿裙子的姑娘,站在仙草亭边,对着他笑。“你是……珠珠公主?”阿福揉着眼睛问。姑娘点点头,手里拿着一株开满白花的石斛:“阿福爷爷,谢谢你守护我的仙草。你的眼睛看不清,是因为缺了‘润眼的灵气’。”
珠珠教他:“取清晨的石斛花,和露水泡,用纱布蘸着擦眼睛;再用石斛茎和桑椹同煮,喝三个月,就能看见了。这是老龙王让我告诉你的,他说,水乡的人对仙草好,龙宫不会忘了你们。”
阿福醒来,赶紧告诉阿明。阿明按梦中的法子做,三个月后,阿福的眼睛果然能看清东西了。他拄着拐杖,走到院子里的石槽边,看着茂盛的石斛,眼泪掉了下来:“珠珠公主没忘我们,老龙王也没忘我们啊。”
珠珠托梦的消息传开后,水乡的人们更用心地种石斛了。阿明根据珠珠的提示,发现石斛花不仅能润眼,还能做香料——把花晒干,装进香囊,戴在身上,能驱蚊,还带着淡淡的清香。他还试着用石斛花做糕点,松软香甜,成了水乡的名吃“仙草糕”。
后来,阿明成了“石斛种植世家”的第四代传人。他带着村民们,在水乡建了“仙草园”,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石斛:有茎粗如指的“金钗石斛”,有花开如星的“霍山石斛”,但最珍贵的,还是当年珠珠系过珍珠发绳的那株石斛的后代,它们长在园中央的石崖上,白花年年盛开,像一片永远不谢的雪。
园门口的石碑上,刻着阿明写的话:“仙草来自龙宫,却属于人间;它的甘润,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心的镜子——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你珍惜它,它就滋养你。”
第十一回 岁月流转仙草在,龙宫故事永流传
如今的水乡,早已不是当年的小村落,成了“石斛之乡”。街上的店铺,一半都和石斛有关:“仙草茶馆”里,人们喝着石斛茶,听着老人们讲珠珠的故事;“龙宫药铺”里,郎中们用石斛配伍,治好无数病人;“珠珠绣坊”里,姑娘们绣着石斛花的图案,绣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每年春天,水乡会举办“石斛文化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这里:有人为了看一眼“龙宫仙草”的真容,有人为了买一盒正宗的石斛糕,有人为了听华神医的后人讲《水乡药录》,还有人专门来仙草园,对着那株珠珠“认亲”的石斛,许下美好的愿望。
文化节上,最热闹的是“仙草祭”仪式。阿明的儿子——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会用电脑展示石斛的种植技术,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