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紫霞坠崖记:金钗仙草济世缘》上卷

《紫霞坠崖记:金钗仙草济世缘》上卷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紫菀曰:“老丈莫急,此非寻常风寒,乃湿热伤阴,肺津被灼所致。”遂从篮中取出紫皮石斛,“此草能滋阴润肺,兼清余热,可试之。”

李伯见其茎紫节密,疑曰:“此草生于悬崖,恐有毒。”紫菀笑曰:“《神农本草经》有云:‘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此草得天地清和之气,无毒,可放心用。”遂教之:取石斛五钱,配麦冬三钱(相须为用,增强滋阴之力)、枇杷叶二钱(相使为用,助其降气止咳),以泉水煎服,每日一剂。

李伯半信半疑,依方煎药。小宝初饮,觉味甘微苦,不甚抗拒;三剂后,咳嗽渐轻,痰中血止;七剂后,能下地行走,舌红转润。李伯惊喜不已,问紫菀:“此草何名?何以如此神效?”紫菀答曰:“名紫皮石斛,其性凉润,入肺经则补肺阴,入胃经则养胃津。汝孙之病,乃肺胃阴虚,得此草滋养,如旱田得雨,自然康复。”

此事传开,村民纷纷求药,紫菀遂引众人至悬崖,指点采摘之法:“需在清明后(春生之时,津液最足),晨露未干时采之,不可伤其根,留三分茎,来年可再生。”又教炮制:“鲜品可捣汁饮,干品需烘焙至八成干,搓去粗皮,切段备用,方能存其药性。”

第四回 五运六气应年景,七情调和助药效

次年,保山遭“木运太过”(五运之一),春多狂风,草木早凋;又逢“少阳相火”司天(六气之一),夏暑特甚,百姓多患“消渴”:口渴引饮,饮不解渴,小便频数,体渐消瘦。李伯之妻张氏,年四十,亦染此疾,饮水量日增,脚胫浮肿,倦怠乏力。

紫菀再至,诊其脉:洪大而虚,舌干红无苔。曰:“此乃‘肺燥津伤,胃火炽盛’之消渴,因今年木火相煽,耗伤肺胃之阴所致(五运六气致病)。”遂处方:紫皮石斛一两(为主药,滋阴润燥),知母五钱(相须,清胃火),葛根三钱(相使,升津止渴),五味子二钱(相畏,防石斛过于寒凉伤胃)。嘱曰:“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忌辛辣炙烤之物。”

张氏服药半月,口渴渐减,尿量亦少。然因其子外出未归,时常忧思(七情之“思伤脾”),药效停滞。紫菀知之,叹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内伤,药难奏效。”遂劝慰张氏:“汝子已在归途,且放宽心。”又加合欢皮三钱(解郁安神)入方,调和情志。

果然,张氏心结渐解,再服半月,消渴若失。村民皆叹:“仙草虽灵,还需人心安宁。”紫菀曰:“医者,不仅治身,更要治心。天地之气有五运六气,人身之气有七情六欲,皆需调和。石斛能补阴,却不能解忧,故用药需知‘药治三分,调心七分’。”

自此,紫皮石斛能治消渴、疗肺燥的消息,渐传至周边州县。而紫菀因私传仙药,已被天庭察觉,云端之上,正有天兵悄然逼近……

(上卷终,下卷待续)

注:本卷以“春生夏长”为纲,融入五行相生(仙草特性)、四气五味(凉、甘、苦)、性味归经(肺、胃经)、七情(思伤脾)、五运六气(木运太过、少阳相火)等理论,通过“瘴咳”“消渴”两案,展现石斛滋阴润燥之效,同时埋下“实践先于文献”的伏笔——百姓在紫菀指导下用药,形成口传经验,为后世文献记载奠定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