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青囊割淋记》(下卷)

《青囊割淋记》(下卷)

民看得明白。

相须:滑石同用,通淋如破竹

治重症热淋,华佗必用割淋草叶配滑石。“叶苦寒清热,滑石甘寒利水,像两把斧头劈柴,效率翻倍。”有个赶车的把式,在烈日下憋尿太久,得了热淋,尿痛如火烧,尿色深黄如浓茶。

喝了这两味药煎的水,把式半个时辰后就尿通了,“像烧红的铁扔进冰水里,‘滋啦’一声,火全灭了!”他咂着嘴说,“这药比冰镇酸梅汤还解渴,从喉咙凉到肚子。”三日后痊愈,赶车时特意绕路经过割淋草,对着草丛作揖。

华佗记:“割淋草配滑石,相须为用,清热利湿之力倍增,如江河汇流,势不可挡。治热淋、石淋兼湿热者,效如桴鼓。”

相使:牛膝引导,直达病所

账房先生的“劳淋”总不好,腰沉得像挂了秤砣。华佗在割淋草汤里加了牛膝,“牛膝像个向导,能牵着草的药力往腰肾走,就像送信的知道路,直达目的地。”

先生喝了五日,腰不沉了,尿也能排净了,算账时算盘打得噼啪响,“以前总觉得有股气堵在腰里,现在像被牛膝‘钩’出来了,浑身轻快。”他笑着说,“这药懂分寸,该去哪就去哪,不瞎跑。”

有个绣花女,久坐得“气淋”,兼膝盖疼,华佗用割淋草配牛膝,“牛膝既能引药下行,又能通经络,一举两得。”女的说:“膝盖不疼了,尿也顺了,像给身子的‘路’都铺平了。”

相畏:生姜制寒,护胃安中

卖豆腐的黄老伯,喝纯割淋草汤总拉肚子,捂着肚子直哼哼。¨s′o,u·s+o-u`2\0-2`5+.?c¨o*m?“你这是胃寒,经不起草的苦寒,”华佗加了三片生姜,“生姜性温,能管住草的寒气,像给怕冷的人加件衣裳。”

黄老伯喝了加姜的药汤,“既不耽误止血通淋,肚子也不疼了,喝着还带点辣乎乎的暖意,像冬日里的炭火盆。”他特意做了块豆腐,供奉在土地庙,说“谢草神,谢姜神”。

村里的老妪们都学这法子,“加了姜,药就不‘冲’了,老年人喝着舒坦。”她们说,“华神医教的法子,比祖传的还管用。”

相杀:甘草解敏,防刺伤人

有个外地来的货郎,被割淋草的刺扎了手背,红肿得像个馒头,痒得直搓树皮。华佗用甘草煎水给他洗,“甘草能解百毒,包括这刺的小脾气,像给伤口敷了层清凉膏。”

片刻后红肿消了,货郎惊叹:“这草厉害,解药更厉害!像有两只手,一只打架,一只拉架。”他买了些甘草,说要带回去,“以后采草不怕扎了。”

华佗还发现,用甘草水浸泡割淋草,能去其粗刺的刺激性,“给草‘洗个澡’,脾气就温和了,适合体虚的人用。”

单行:单味显效,轻治轻症

对于初起的血淋,或因熬夜、吃辣引起的尿色发红,华佗让患者单服割淋草叶,“轻症不用复方,像小水沟堵了,用根棍子通通就行。”

村东的寡妇,吃了顿辣椒,尿色发红,有些刺痛。单服两日叶水,就好了,“这草像个勤快的清道夫,不用人帮忙,自己就能把‘脏东西’清出去。”她笑着说,以后再也不敢多吃辣了。

华佗在配伍图旁写:“药有七情,合和视情,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医道如治水,疏浚结合,不泥古法,方为上策。”土地庙的香火渐渐旺了,村民们不仅来求药,还来抄录这“配伍图”,说要传给子孙。

第六卷:青囊书成传村医,淮水两岸识藤名

初夏的柳溪渡,河滩上的割淋草长得齐腰高,藤蔓缠绕如绿带,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诵读医理。华佗知道,血淋瘟疫已过,该离开此地了,他把村医叫到土地庙,拿出厚厚的青囊笔记。

“这是我半年来对割淋草的记录,”华佗一页页翻开,上面有草图、有药性、有医案、有配伍,“你看,春芽疏肝,夏叶破淤,秋藤通淋,冬根固本,各有侧重;配伍上,热盛加黄连、栀子,体虚加红枣、山药,外感加薄荷、连翘……”

村医捧着笔记,手都在抖,“华神医,这……这比传家宝贝还金贵!”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俺一定记牢,用这草救更多人!”

华佗又教他辨认割淋草:“你看这叶,五裂如掌,茎有刺,掐断有白汁,味苦带涩……”他指着滩涂,“这草爱长在水边、沟旁,越湿热的地方长得越旺,它就是天地派来克湿热的。”

村民们凑钱给华佗做了身新衣裳,还杀了只鸡。王老五撑船送他过河,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