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的种子;村民喝下的哪是药汤,实则是“顺气”的智慧。
周先生在《解结藤医案》的最后写道:“医气淋者,先医其心;解心结者,先顺其气。草木有解结之能,不如人心有释怀之勇。”当潇水的晨雾再次漫过稻花村,土地庙旁的青藤又抽出新绿,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泥土上晕开的水痕,恰似一个解开的“结”。
赞诗
《土地解结藤歌》
土地庙前青藤长,左旋右转解绳缰。
春芽能梳肝郁结,夏叶可浇膀胱汤。
秋刺刺破淤成路,冬根补漏作桥梁。
莫言草木无情意,能解人间万种伤。
尾章:青藤依旧绕古刹,解结之道代代传
如今的稻花村,早已通了公路,但土地庙和庙旁的解结藤依然保留着。村里的老人们还会教孩童辨认藤叶,说:“遇到想不通的事,就来看看这藤——再乱的缠绕,总有解开的一天。”
当地的中医院开发了“解结藤颗粒”,说明书上除了药理,还印着“保持心情舒畅”的医嘱。心理学诊室的窗外,也种着一片葎草,咨询师常对来访者说:“你看这藤,缠绕是常态,解开是智慧,人生也一样。”
这株从土地公慈悲中生长的青藤,早已超越了“草药”的范畴,成了一种象征——它告诉我们:最好的“解结药”,是“算了”的豁达;最灵的“通淋方”,是“想开”的通透。当南楚的风再次拂过稻花,藤叶沙沙作响,那是土地公在轻声说:“心若无结,何需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