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黄土救荒录·驴拉秧传奇

黄土救荒录·驴拉秧传奇

了排出去。”有个老烟枪咳得尿失禁,喝了夏叶汤,咳嗽轻了,尿也能管住了。

(三)秋收种子备荒年

秋分时节,驴拉秧结出了一串串褐黑色的小种子,如微型葡萄。王老栓带着孩子们采摘,晒干后装在陶罐里。“这籽能磨面,也能留着当种子,”他叮嘱道,“今年多种点,明年就有指望了。”秋籽味涩带甘,炒熟后有股清香,既能当零食,又能止泻——拉肚子的人吃点炒籽粉,很快就好转,此“秋收主收敛,涩能固肠”之理。

(四)冬挖老根温脾肾

冬至后,地上的藤蔓枯萎,王老栓却领着人挖根。驴拉秧的根须粗壮,呈黄白色,带着泥土的腥气。“冬根埋在土里,得火气藏于内,不似叶那么寒,”他教大家,“根须洗净炖萝卜,能治老人的‘冷肿’。”有个老婆婆常年怕冷浮肿,喝了根须汤,竟能下床走动了,说:“这根比叶子温乎,喝着心里踏实。”

(五)四气分明应五脏

村医根据王老栓的经验,总结出驴拉秧的“四气归经”:春芽微寒,入肝、脾经,疏肝健脾;夏叶苦寒,入心、膀胱经,清热利水;秋籽平涩,入大肠、肾经,固肠缩尿;冬根微温,入脾、肾经,温阳化湿。“就像老天爷给咱配的药,一年四季都能用,”王老栓感叹道,“啥时候该吃啥,草自己都告诉咱了。”

第三卷:五行相生克旱毒,刺叶根茎合阴阳

(一)金刺固涩如铠甲

驴拉秧最显眼的是茎上的小刺,形似微型狼牙棒,色呈青褐。王老栓发现,刺越硬的植株,治水肿效果越好。“这刺像铁钉子,能把湿气钉住排出去,”他不懂五行,却说出了门道——刺属金,金能生水(利尿),又能固涩(止泄),故既能利水又不致泻脱。有次二柱子吃坏了肚子,又肿又拉,王老栓用带刺的茎煎水给他喝,竟两全其美。

(二)木藤蔓延通经络

藤蔓匍匐生长,左旋缠绕,如人体的经络。村民们用老藤晒干编筐,发现常接触藤条的手,冬天不易冻裂。村医受此启发,用藤条煮水熏洗关节,治好了好几个老人的风湿肿痛。“藤属木,木主疏泄,能通经络,”村医解释,“就像疏通水渠,经络通了,湿气就走了。”

(三)火叶苦寒清燥热

驴拉秧的叶片在烈日下格外精神,叶色深绿近黑,属火。其味苦性寒,最能清解“燥中夹火”之毒。有个书生中暑,高热烦躁,小便短赤,王老栓捣了鲜叶敷在他额头,又煎水灌下,半日便退热了。“这叶就像夏天的树荫,能挡住头顶的火气,”村民们说,“难怪太阳越毒,它长得越旺。”

(四)水根润下利水道

冬根埋在地下,吸收水分,性平偏润,属水。±鸿a#?特

(五)土性调和养脾胃

驴拉秧能在贫瘠的黄土、盐碱地生长,得土气最厚。无论是叶、茎、根、籽,经炮制后都能入脾胃,助运化。村民们吃了太多粗粮,脾胃虚弱,王老栓便用炒过的驴拉秧籽拌在粥里,“炒过就不寒了,能帮着消化”。这体现了土能调和四行,正如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也能运化水湿。

第四卷:五运六气应旱涝,驴拉秧性随天变

(一)水运不及燥肿甚

崇祯六年是“水运不及”年,天旱地裂,百姓多“燥肿”——皮肤干燥却浮肿,口渴欲饮又尿少。王老栓发现,这年的驴拉秧叶片格外厚实,苦味更重。“天不下雨,草就把劲儿都攒在叶里了,”他让村民多采叶煎水,配点麦冬(润燥),果然消肿更快。这符合“运不及则其气衰,物代之盛”的规律,驴拉秧以强盛的苦寒之性,弥补天之水运不足。

(二)土运太过湿肿生

崇祯八年,天公稍作美,下了几场雨,却又酿成“土运太过”,雨水积在低洼处,滋生湿气,村民多患“湿肿”——皮肤黏腻,浮肿按之凹陷不起。此时的驴拉秧,根须长得特别粗壮。王老栓教大家挖根,与苍术(燥湿)同用,“今年根壮,能管住这烂泥似的湿气”。土运太过则湿盛,驴拉秧以土性之根,助脾运化,体现“土能克水”。

(三)木运平年长势匀

崇祯十年,“木运平气”,风调雨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