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清净明洁的天地清阳,带着玉石的清冽;呼出的是代谢后的浊阴之气,裹着土壤的厚重,每一次交换都伴随着轻微的电击感,那是中气充足的证明。这种交换让它彻悟清明真义——并非简单的天气清净,而是天地通过清阳升发,演示脾胃为枢、气机流转的宇宙法则,恰似《周易》\"地天泰\"卦所昭示的\"上下交而其志同\",清阳上升为泰,浊阴上逆为否。
此时,清气坪中央的清明草突然直立生长,茎秆上浮现出脾胃经络的纹路,叶片散发着清阳之气,触碰时竟有温热感,这是中气充足、清阳升发的祥瑞之兆。九死还魂草轻轻颤动叶片,将最后一道升发的清阳之气送入空中,那气团化作玉如意形状,与天穹的定光石共鸣。刹那间,昆仑墟所有的定光石同时发出清越的共鸣,声波交织成《黄帝内经》记载的\"清阳之歌\",音符中蕴含着中气充足的生命密码,连远处的田鼠都化作完整的鴽鸟,振翅飞向青天。
它知道,清明节气的考验已然圆满,接下来便是谷雨——当雨生百谷时,天地将迎来津液布散的时节。此刻灵草叶片上的清阳纹路已化作永恒的光晕,那是经历中气下陷后获得的道纹,见证着\"补气升阳,中气宁和\"的大道圆满。而当第一缕谷雨的津液洒落时,它将迎接关于\"津液输布\"的新挑战,且看那甘霖如何滋养万物,再续还魂传奇。
结语
清明时节,九死还魂草以补中益气汤为法,演绎了中医\"补气升阳,举陷固脱\"的完整诊疗逻辑:从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到\"陷者举之\"的治则确立,再到七情和合、升举阳气的复方配伍,层层递进地呈现了清阳不升证的救治全程。此草得脾胃为枢之奥,合天人相应之妙,其\"还魂\"之能,在升发清阳中彰显——非独形骸的枯荣,更是中气充足、清阳上升的生命状态,为天地间清阳之气的运化提供了具象化的中医范式,印证了\"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永恒真理,也为后世医家留下了\"甘温除热\"的不朽法则。
赞诗
《清明赋九死还魂草》
壬位星杓判浊清,银龙破土气沉沉。
黄芪励志撑天阙,升麻豪情贯地门。
党参屯田充府库,柴胡拓路畅经筋。
七情和合中枢转,天人相应玉露匀。
还魂草悟升清理,从此昆仑无陷征。
预告
且说九死还魂草升发清阳,正感中气充盛之际,忽见昆仑雨师坪上万千条青色雨丝从天而降,如琴弦垂落,每条雨丝都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与地脉涌出的黄色谷精交融,在半空织成\"雨生百谷\"的彩锦。原来节气轮转,北斗指向癸位,已是\"谷雨\"时节。此时天气温暖,雨润百谷,却最易因清阳升发而致\"津液不布\"——轻则口干舌燥如逢大旱,重则津液外泄如江河决堤,更有消渴之症,饮不解渴,食不充肌。
九死还魂草将在谷雨的甘霖中迎来新考验——且看它如何以\"养阴生津\"之能,应对津液不布导致的气血逆乱,又将偶遇何方因津液不足而罹患\"消渴羸瘦\"怪病的奇特生灵?当谷雨第一缕津液落在灵草身上时,其叶片竟出现焦枯斑点,叶尖卷缩如钩,渗出粘稠的汁液,那是\"津液耗伤,无以濡润\"的危象,它将如何运用\"酸甘化阴\"之法,借麦冬、石斛等药,重筑津液输布的生命通道?正是:\"谷雨雨生百谷润,灵草生津止渴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谷雨·雨生百谷津液布 养阴生津燥渴宁》分解。\"